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机电学院:赴安庆博物馆开展“黄梅情缘——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3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美妙的歌词正是来自安徽黄梅戏《天仙配》。为弘扬家乡文化,传承和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9日,滁州学院机电学院组成“黄梅情缘——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实践小分队与多所高校成员以及安庆博物馆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安庆博物馆黄梅戏艺术陈列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小分队成员与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在安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有关黄梅戏各方面的物品,见证了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史变迁。当踏入黄梅戏艺术陈列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栩栩如生的展品。从精致的戏服、道具到古老的剧本、曲谱,每一件藏品都诉说着黄梅戏的发展历程。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是活生生的故事,让大家仿佛置身于那些经典剧目的演出之中。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黄梅戏的历史变迁,还能感受到它在不同年代的社会影响。从民间小调到登上大雅之堂,黄梅戏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和审美追求。
  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黄梅戏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实践分队采访了安庆博物馆副馆长杨晓俏,他说“博物馆的核心是保护、教育,基于打造一个观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理念,设立黄梅戏艺术陈列,不仅立足于安庆这一地方文化,更是着眼于全国乃至于全球,吸引更多人认识了解黄梅戏,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展览可以让观众从横向纵向各个方面对黄梅戏艺术有个宏观认识。”大家与杨馆长还就“当今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对于黄梅戏的认知程度”问题作了交流,发现在各方不断弘扬黄梅戏的努力下,新生代对黄梅戏的了解、喜爱程度远高于中年人。
  各团队代表与杨晓俏副馆长以及工作人员访谈
  “白天看景,晚上看戏”
  黄梅戏作为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安庆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黄梅戏专题博物馆。黄梅戏艺术陈列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美轮美奂的展陈形式,详细揭示了黄梅戏在安庆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介绍了多种地方特色戏曲声腔。改陈列利用幻影成像、大信息量电子触摸屏等现代展示手段,结合实物展品,生动讲述黄梅戏的故事。
  安庆作为黄梅戏发源地,黄梅戏文化源远流长。杨副馆长告诉队员们,黄梅戏作为安庆的“城市名片”之一,造就了安庆这座城遍地黄梅声这种独一无二的靓丽风景线。正是由于对黄梅戏的热爱,黄梅戏仿佛融入到了每一位安庆人的血液之中,这也是黄梅戏能在安庆迅速发展的独特优势。
  小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作者:赵桂坛 屠西龙 吴孜晗 汪浩然 张政涛 来源:滁州学院
  • 机电学院:赴安庆博物馆开展“黄梅情缘——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
  • 无锡学院“桦源行动”小分队三下乡 | 寻访桦墅世外源,忆悟乡村振兴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