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向老人儿童、贫残人士传递温暖和陪伴,铭记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7月27日,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笃行凉都·“青”注三农志愿者团队来到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海坪村开展红色教育和爱心活动。
关爱零距离,情暖老人心 实践队到阿娄社区走访看望高龄老人。走访中,实践队员入户老人家里,与他们促膝长谈、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和生活保障等等。这些走访的老人多半腿脚不便、视力模糊并患有基础疾病,但所幸在谈及老人们生活保障问题时,老人们向实践队员们说:“当地政府很关心我的身体健康,给我配低保和其他补助。”
实践队员在阿娄社区入户看望问候老人
海坪温情漾,携手老残行 实践队来到阿娄社区贵宝香辣椒厂,辣椒厂管理员说到:“在这里上班的人员大都是残障人士和高龄老人,辣椒厂的工资日结并且工位灵活,闲暇日子均可以来上班。”辣椒厂的这一制度,不仅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更为乡村振兴中的弱势群体点亮了希望之光。随后,实践队员给社区残疾人、辣椒厂老人们送爱心牛奶、点心和纸巾,教他们说普通话、使用智能手机,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便是实践队此次关爱活动的意义。
实践队来到阿娄社区贵宝香辣椒厂关怀贫残老人

实践队员在阿娄社区入户看望残障村民
红韵铸乡梦,爱心育童真 实践队与厦门大学黔行致远——红芯筑梦实践队开展联合实践,在海坪村通过理论讲解、视频播放、知识竞答的方式为留守儿童开展红色教育,讲述长征历史、宣讲遵义会议精神,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
实践队为海坪村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和爱心公益活动
课堂上孩子们专心听讲红军长征的历史由来以及伟大意义,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活动结束之际,实践队为孩子们发放了爱心文具,以此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他们纯真烂漫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热情。
于时光之岸,轻抚老者沧桑,温暖岁月长河;于心田之野,播种希望之光,照亮幼小心窗;于命运之谷,携手残障之翼,共舞生命华章。乡村振兴路上,实践队与关爱“一老一小一残”同行,以温情促发展,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让爱与希望洒满田野乡间。
通讯员:袁玲花 梁南心 林祺瑶 陈喆 敖伦 陈宇宇 张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