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沂蒙精神的精神内涵,体会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7月29日上午,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寻迹沂蒙红色探寻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队员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的合照
为了纪念大青山突围战斗及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44年,费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今天,沂蒙山主峰东麓的费县、沂南、蒙阴交界,薛庄镇驻地北11公里处,坐落着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由胜利突围纪念亭、入口广场、集会广场、纪念碑广场四部分组成。2011年8月,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启动建设,以“理想信念、鱼水情深”为主题,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为主线,全景展示了战斗中抗大一分校学员和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不畏强暴、舍生忘死、顾全大局、英勇抗战的革命英雄事迹,诠释了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沂蒙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
下车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巍巍青山,“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矗立于前,耸入云霄,肃穆威严之感扑面而来。向下仔细看,碑座上安放着由7位英烈形象雕刻而成的大理石群雕,栩栩如生,姿容威武,展现了当时惨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图为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
接着,实践队员移步进入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由讲解员带领队员们学习那段硝烟弥漫的悲壮历史。纪念馆采用了“两馆一轴”布展方式,分为序厅、沂蒙烽火燃遍沂蒙、浴血青山胜利突围、蒙山沂水铭记殊功、军民一心水乳交融、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等部分。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大青山突围战的背景、起因、发展过程和战争中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与展馆墙壁上的张张图片、展柜中的件件实物、展厅中座座雕像交相呼应,队员们彷佛进入到了当时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感受随之发展的沂蒙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讲解员的解说
在馆内,还有影像资料和沙盘模拟作为补充。现代科技与传统文物的结合,使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到大青山突围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战士们用过的物品,革命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无数革命英雄儿女以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同敌人浴血拼杀,用鲜血和生命开辟出突围道路。在这其中,有抗大分校成员邱则民,身负重伤却仍然拼命杀敌,弹尽后毅然砸毁机枪,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有德国共产党汉斯·希伯,不远万里奔赴沂蒙地区,战争爆发后拒绝离开,坚守阵地,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最终永远沉睡在了异国他乡;有革命夫妻陈明和辛锐,夫妇双方先后在突围战中牺牲,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支军拥军模范“三兰”(丁纪兰、张万兰、崔仲兰),她们为战士们捐粮食、纳草鞋、做衣服,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更有许许多多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甚至连完整的姓名都未留下的革命烈士……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影片资料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了解了大青山突围战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抗日军民在战斗中表现出的信念坚定、不畏强敌0、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实践队员对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今后自当缅怀先烈坚守为国初心,砥砺奋进传承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