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水利发展情况,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7月12日,作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聚焦乡村振兴,共享水韵江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其中一名成员,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市,来到淮安市水利科普馆了解家乡水利情况。
出发之前我提前在各个网站上搜索有关家乡水利的信息,发现淮安水利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尤其是农村水利建设成果显著。淮安市持续加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力度,新建大量农村生态河道,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环境。淮安市还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了众多灌区和供水管网,新建了水厂,有效提升了农业灌溉效率和农村供水安全水平。一直在乡村生活的我能明显的感受到淮安水利发展给人带来的影响,犹记小时候还经常碰到停水,需要家里提前备好要用的水,而现在很少碰到这样的情况了。
前往水利科普馆的路上经过许多湖泊河道,这熟悉的地方不禁让我想起以前,这是从乡村去城里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当经过这些地方时我总是会浮想联翩:当下起瓢泼大雨时,河水会漫过两旁的堤坝吗?当天气持续高温干燥时,河水会干涸吗?随即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维持着它的平衡?
进入序厅,我们看到了独具淮安风情的砂岩浮雕,勾绘着近年来淮安的发展,上面雕刻着淮安水利科普馆这几个字。我市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游,境内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馆内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灌溉系统,包括滴管、喷灌和泵站,我市经过几十年建设了大量的农村水利设施,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海绵城市的建设直观反映了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它可以有效处理每逢大暴雨路面积水导致路人难以前行,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水利一词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则生活中处处都是,展区还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节约用水量,我们应从身边点滴开始做起,保护水资源。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农村土生土长的我,对农业与水之间的关系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家门口隔着一条小道的地方就有成片成片的田野,生长季节时总是绿油油的一片,收割季节时总是黄灿灿的一片。大人们聊天时必不可少的话题便是多亏这几天下雨,不然田里种植的庄稼都要干死了,或者是这几天总是下雨,庄稼要淹死了。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这一年的收成就不好了。离庄稼不远的地方有几块地用来点豆子,或者种玉米等其他农作物,村庄上的人总是不约而同的在某个时间段去进行松土、浇水等一系列的活动。耳濡目染间,我知道水对农业至关重要。
本次的参观让我深入了解了家乡的水利情况,水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物质,是农业的命脉,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去探索保护水资源的方法,科学治水、科学护水。道阻且长,我们仍需巩固农村饮水安全,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推进防洪抗旱与水资源管理,推动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等方面的完善,然行则将至,只要不停步,继续前行,我们终会建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河清湖晏,淮水安澜,生态水城,美丽淮安”是淮安水利的美好愿景,也是我对家乡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