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千年夙愿今梦圆,调丰振兴谱新篇——同心燃梦队走进调丰村

发布时间:2024-07-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0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同心燃梦队走进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观览先祖先辈遗留的文化遗产,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与心灵交融。

 
沉浸式研学,老教师现场述历史
“大家知道程浪斋是谁吗?他可是我们调丰村第一位进士!”在现场,退休的老教师满面红光,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起了调丰村的历史。“据族谱记载,我们的始祖,程浪斋,于宋嘉定年间,举族从东岸村迁居到这里。调丰呀,为古越语地名,意为大片地。这是老祖宗对我们村的祝愿与希望。”
0bef44a16bc923c672bc0d44eb9764e
从偏僻曲折的乡村小道走近绿瓦红墙的祖祠,程老教师带着我们,用那黢黑的双手指着墙上的牌匾,那沧桑浑厚的声音把先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们的始祖程浪斋为宋代进士、任职雷州知军事、诰授奉直大夫;二世祖程雷发于宋宝祐四年丙辰文天祥榜进士,族谱记载三世祖程原道、程宣义为岁进士,有“三代四进士”的科举荣耀,人才辈出,这让我们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文化村庄,遗存了丰富的文物声名和古建筑群体。”讲起自己的先祖先辈,程老教师的解说文采奕奕,让队员情不自禁的地鼓起掌来。队员张泽燕参观后,表示大受震撼:“听着那些传统建筑背后所蕴含的古老的先祖历史事迹,眼前一处处烙上时代印迹的古遗迹、古建筑也变得鲜活起来,自己仿佛穿越回到宋代那个人才辈出的调丰村,先辈们为造福后代而不懈努力的丰功伟绩一幕幕在浮现脑海中,瞬间把我从局外人转变为‘感同身受者’。”
 
徒步古巷道,丈量千年古迹
“看,那就是东坡井,我们村的骄傲。”在退休老教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调丰村北的东坡井旁,老教师深情地讲述着古井与村民生活的紧密联系,从打水洗衣到灌溉农田,东坡井见证了调丰村世代的变迁与繁荣。井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也映照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脚步的深入,队员们来到了村中的另一处重要古迹——千年古官道。调丰村银溪南畔的青石上,遗存着一条深约64厘米的古车辙。调丰古车辙遗址是秦汉之后,从京都经湖广通往雷琼主官道之一处重要遗址,尽管岁月流转,已略显沧桑,但那份独特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却愈发显得珍贵。顶着炎炎烈日,切身感受了三公里的步行,队员们对这一段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队员郑晓莹气喘吁吁,满怀感慨地说到:“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昔日车轮滚滚,看到先祖先辈行路难的场景。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古韵今风,守护不灭的文化根脉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为了让调丰村被更多人所知,推动实践成果创新性表达,实践队员“练好内功”,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在项目策划、学习形式、作品表达、媒体融合上下功夫,勇探索,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云”直播、“乡约课堂”、“我是青春解说员”等节目,寻找更受当前年轻人喜爱的传播形式,用更青春、更活泼、更时尚的方式助推传统古建筑传播密码,为传统文化发展注入新时代的活力,激发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吸引大家愿意看、喜欢看、主动看,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对古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高度重视,反复叮嘱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这体现了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古文化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们不仅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更是传承文明、启迪后人的重要基石。这个夏天,同心燃梦实践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甘做“自找苦吃”的年轻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奉献抒写人生赞歌,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保护古文化建筑,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让历史的光辉照亮未来之路。
作者:郑晓莹 胡俊杰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阳光能源助发展·智汇产业促振兴 ——巢湖学院“阳光智汇”团队赴金寨县开展光伏产业调研
  • “光农”融合促发展·共绘乡村新画卷 ——巢湖学院“阳光智汇”实践团队调研小南京村光伏产业园
  • 以爱之名,为梦支教,五爱护渭队一直在行动
  • 助乡村振兴,同水利共行
  • 助乡村振兴,同水利共行
  • 为了深入了解水利发展情况,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7月12日,作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聚焦乡村振兴,共享水韵江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其
  • 07-2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