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走深走实,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普法协会秉持着普及中医药法知识,传承中医药养生文化的理念,组建了“普法以诚,尚法以恒”——赴杭州地区宣传中医药法暑期实践团,采用宣讲、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走访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临平区星桥街道南星社区、拱墅区康桥街道康桥村社区和富阳区富春街道三根桥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让中医药法律知识和养生保健文化走近社区,深入社会,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律法意识,强化中医养生水平,弘扬中医药文化。
紧系盛夏,实践团成员结合当下“三伏天”的时令特点,从日常饮食、起居和防范等多方面出发,向社区居民普及了夏季“三伏天”的养生保健要点和注意事项,普及了节气养生知识。三根桥社区居民们纷纷表示,看来三伏天可真是不能贪凉,要抓住这个时间好好养一下身体。
在社区内,实践团成员们分发“中医药法”宣传册,并通过细致地宣讲进一步向大家普及了中医药法在日常生活中与老百姓们息息相关的各种联系。“哎呦,你们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个中医药法呢,现在市场上好多中药也有假的嘞,有的贵有的便宜,我们都不晓得要去哪里配真药材了,确实很需要这样的法律哦。”南星社区的王阿姨觉得中医药法的普及很有必要。实践团成员钱同学也再次向大家强调了,今年已经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颁布实施至今的第七个年头了,也倡导大家多多关注中医药法,既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合法权益同时也助力中医药事业规范发展。
团队成员通过现场教学,让社区居民们亲身体验“拍八虚”、“经络梳头法”等一些简单的养生技巧,缓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疲劳,进一步提升大家对传统养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另外,为了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体验中医养生的精妙之处,实践团成员还为大家准备了祛湿泡脚包、经络按摩梳、中药肩颈护理贴、艾草锤等小礼品,并现场指导老人们如何使用。“小姑娘,我这个颈椎啊一直都不太好呀,这个护颈贴你教我一下怎么贴,贴多久呀?”康桥村社区的谢奶奶拉着实践团成员小章同学的手说道,可见养生小礼品都受到了社区居民们极大的欢迎。
同时,实践团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的形式,在轻松愉快的交谈氛围中也了解到社区中老年人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绝大多数人对中医药持肯定态度。来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南肖埠社区的最美组织者朱大姐说道,她家中孙女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毕业的,一家人平时都很注重中医养生,还尤其点出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我的咽喉炎就是喝中药治好的,原先都十来年了,现在平时我就习惯拿紫菀、百合泡水喝对喉咙很舒服,你们都可以去试试看,真当的……”社区内袁奶奶也开心的说起自己的经历,也真切的表达了对中医药诊疗的认可和赞扬。在座谈调研过程我们发现,许多人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感受到了明显的病情改善和健康提升。他们认为中医药能够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有助于提升身体的自愈能力,促进疾病痊愈。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普法以诚,尚法以恒”——赴杭州地区宣传中医药法暑期实践活动得到了一致好评,社区居民们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学习更多的中医药文化和法律相关知识,尽量保持与时代进步的高速发展同频共振。
通过此次深入的实践调研,普法实践团的成员们也纷纷表示对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深感法律途径的保护于文化传承之重要。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普法协会仍将继续以《中医药法》为重点,做好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法律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广大社区群众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也希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中医药法》的普及,结合时代特点推动中医药法律规范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助力创造更加规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