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初夏的微风中,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一支由五名满怀激情与敬仰之心的学生组成的爱国主义实践团小队,踏上了探寻历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旅程。这次活动,没有华丽的开场,没有老师的直接引导,却以一种更为纯粹和深刻的方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活动的筹备始于一次偶然的讨论,五名来自同专业对历史充满敬畏之心的学生——徐志琦,周如南,江灵豪,毕思栋,郑子康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萌生了共同前往中原英烈纪念馆与郑州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想法。没有过多的犹豫,他们迅速组建了小队,并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计划。这次活动,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游,更是一次心灵的约定,一次共同承担传承红色基因使命的旅程。
中原英烈纪念馆:历史的画卷,精神的传承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了中原英烈纪念馆的门前。小队成员们身着整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缓缓步入纪念馆。一进入展厅,那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便映入眼帘,仿佛将他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江灵豪,则对纪念馆中的一件革命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一把锈迹斑斑的步枪,它曾陪伴一位无名战士走过了无数的战斗岁月。江灵豪轻轻地抚摸着步枪的枪身,感受着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他想象着那位战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
徐志琦,则被纪念馆中的一份革命烈士家书深深打动。那是一封写给家人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他默默地读着信中的每一个字,泪水不禁在眼眶中打转。他意识到,这些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
毕思栋,作为小队中的“历史迷”,率先开始了他的讲解。他站在一幅幅历史画卷前,用他那充满激情的声音,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从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再到解放战争的胜利凯歌,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被他讲述得生动而具体。他的讲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随着参观的深入,小队成员们逐渐被一种强烈的情感所包围。他们仿佛能够听到那些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的呐喊声,看到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身影。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每一位成员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郑州烈士陵园:静默的守望,不灭的火焰 午后时分,小队一行来到了郑州烈士陵园。陵园内的气氛更加庄严肃穆,高耸的纪念碑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不朽的故事。在纪念碑前,小队成员们列队肃立,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默哀仪式。大家低头沉思,默默地向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表达着最深的敬意和哀思。默哀结束后,小队成员们开始在陵园内漫步。他们逐一参观每一座烈士墓,阅读着墓碑上的文字,了解着烈士们的生平和事迹。
随着夕阳西下,小队成员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烈士陵园。这次活动虽然短暂,但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记忆。他们不仅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他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将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前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通过这次爱国主义实践团小队活动,小队成员们不仅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和牺牲精神,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他们相信,这颗种子将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前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将这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