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悟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院实践团赴华南、华北、西南等地,开展“寻访卓越工程师,体悟新质生产力”主题型社会实践。通过寻访“国家卓越工程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激励学生以受表彰的个人与团队为榜样,积极投身于重大工程建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7月初,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华北实践团在学院团委指导教师带领下,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走进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百年伟大奋斗史。

图1 实践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践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决策和部署而建设,总建筑面积为14.7万平方米,于2018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21年5月5日竣工落成。作为单体规模大、功能全面、地位重要的国家级展览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生动展示了党的使命抱负、真切反映了党的时代风采。从此,我们党有了一座永久性、综合性的党史展览馆,有了一座权威系统、庄严庄重的党史教育殿堂,有了一座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示党矢志不渝奋斗之路的红色新地标。
图2 实践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践
在场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展览按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规划设计,一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 “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图3 实践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践
展览开始于一段浓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视频影片,并结合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文物实物,运用有代表性、说服力的展览元素,向实践团成员生动展示了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图4 实践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践
展览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多用文物和实物说话,用好党史上珍贵的文献、文物、批示、手稿、电报等。按照“一征二借三复制”的原则,在各地各有关场馆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展览运用了大量有价值、有分量、有代表性,“镇得住”、“压得住”的革命文物。在此基础上,运用雕塑、油画、版画等艺术形式,结合二维码、触摸屏、观影室和历史场景复原等技术方式,让展览实现了时间与空间、呈现与再现、赋形与赋能、体验与体悟的有机结合。

图5 实践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践
展览尾声部分,通过一条“时空隧道”令人身临其境。大屏幕影像通过选取1921、1949、1978、2012、2020年5个重要时间节点,在光影变幻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通过此次展览,实践团切实了解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呕心沥血的伟大贡献背后的奋斗历程,切实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宣言的厚重责任。展览参观完毕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展馆的6楼,重温入党誓词,切实体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图6 实践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践
百年浩气,砥砺中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离不开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对于社会生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实践参观,实践团成员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文|吴斌
图|王辰昊
指导教师|王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