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上午,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血色的记忆永远携刻在南京这片土地上,那便是南京大屠杀。为了纪念这段悲痛的历史,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个纪念的场所,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民族的警钟。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门前耸立的女人抱着死去孩子绝望抬头的雕像,雕像明明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那,说不出一句话,却让人读懂千言万语,让人热泪盈眶。

(图为纪念馆门前名为《家破人亡》的雕像,多彩大学生网讯员 卜心悦 摄)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简洁而庄重,仿佛是对那段苦难岁月的无声诉说。进入展馆,昏暗的室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照片和文物,每一张面孔、每一件遗物都在述说着曾经的悲剧和苦痛。你不需要讲解,因为文字和照片已经足够有力。在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行径,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展现出的坚韧和顽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这句话,直到我站在这才真切的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沉重。

(图为遇难人数展示,多彩大学生网讯员 卜心悦 摄)

(图为当时记录日本投降的报纸展示,多彩大学生网讯员 卜心悦 摄)
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珍爱和平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不能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人类社会。我们要以史为鉴,铭记历史的教训。我们要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冲突。我们要以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来处理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馆内希望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展示,多彩大学生网讯员 卜心悦 摄)
通讯员 卜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