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黄坑稻蛙共生,农田奥秘竞现

发布时间:2024-07-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12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在建阳区黄坑镇三峡村展开了一天的调研活动。团队在雷理事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稻蛙共生等农业模式的发展现状。
清晨6点,实践队从宾馆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于9点半到达了农机生产合作社理事雷先生家中。雷先生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并详细介绍了稻蛙共生的种植模式。他提到,该模式分为以水稻为主和以蛙类为主的两种类型。以蛙类为主虽然经济效益高,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而以水稻为主的模式则环保,但收益相对较低。雷先生目前正在摸索提高效益、降低污染的方法。

图注:图为雷理事带着实践队参观水稻田

  在交流过程中,雷先生还介绍了套养成年泥鳅的方法。这种方式利用泥鳅吃掉蛙类未消化的饵料,减少浪费并增加收益。每亩地可产出40至50斤泥鳅,约有1000元的收入。然而,近年来市场上的青蛙价格大幅下跌,对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影响。
雷先生还提到,未来计划发展旅游产业,例如儿童钓蛙活动,以弥补蛙类市场收益的不足。同时,他还分享了稻鸭共生的模式,草鸭可以有效处理杂草,提高土地利用率。尽管销售途径主要依赖收购,雷先生对市场前景依然保持乐观。
此外,雷先生提到他早期尝试过稻鱼共生模式,但由于鸟类捕食严重,导致收成不理想,目前已停止这种模式。实践队还了解了一些基本农事情况,例如每亩地所需的管理人工费用及收益情况。

图注:图为雷理事的田间


图注:图为旱地农业

  实践队随后参观了村内的农田,发现村里还有许多农业创新项目,如利用闲置学校进行旱地耕种水稻技术等。在参观过程中,雷先生介绍了村里的经济结构,包括筷子加工和竹子加工等行业,并分享了畲族文化的特色。

图注:图为竹木加工工厂

  此次调研活动使实践队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灵感。

 
作者:姚若彬、陈扬冉、陈烨、范浩翔、王媛、叶子璇、詹欣瑜、陈伟鹏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黄螺绽放新光彩 文脉绵延劳模歌
  • 红忆馆见证红色路:南师学子在乡村课堂宣讲红色精神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丨铭记历史,致敬东渠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