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韩旭松 钟丽君 李诗雅)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老年人生活是否幸福已成为一个国家国民幸福度的“晴雨表”。为加强老年人慢性疾病管理,丰富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切实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四川省健康文化普及基地、马边县疾控中心联合临床医学院赴乐山市马边县“彝韵千年,籽籽同心”民族团结实践队前往马边县张坝社区、红旗社区与荣丁镇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
爱心义诊下基层,慢病科普伴民行 在张坝社区,队员们为来往的老人测量血压和血糖。结合老人对健康资讯、养生保健和疾病科普方面的信息偏好性,队员们在测量过程中依托专业知识多维度拓展服务内容,用“生病有原因”“预防有方法”“治疗有方案”的慢病“三有”概括慢病管理要点,向老人详细讲述如何通过调整日常作息与饮食习惯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忙碌之余,队员们不忘分出人手深入社区各个街道,主动向老人宣传慢性疾病预防方法,并引导老人前往血压血糖测量点。在队员们的热情服务下,慢性疾病宣讲活动产生虹吸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众多社区周边老人参与活动。一位八旬老人表示,队员们就像毛主席口中“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健康服务,更是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紧跟着一位少数民族老人也表示感谢队员们来到马边县为他们服务,让他感受到“各民族和谐共处、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
在保证测量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队员们也积极响应国家慢性疾病管理政策。队员们通过问卷收集老年人慢性疾病相关数据,再加以建模整合分析,期望以此助力分析老年人生活习惯与慢性疾病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惠及更多老人。

(图为志愿者为彝族老人测量血糖 通讯员 钟丽君摄)
三减三健进社区,双方合作护健康 在红旗社区,因马边县地区存在土源性线虫病等寄生虫病,队员们在此联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社区周围人群宣传预防措施,并分发宣传标语蒲扇,扩大影响辐射面。
同时,队员们联合马边县疾控中心打造“三减三健”对话讲座。 “食盐又叫氯化钠,钠多容易升血压”,队员们通过顺口溜等老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马边县少数民族饮食习惯进行本地化健康饮食宣传。同时,针对老年人骨质流失、骨质疏松易骨折的问题,队员们提出“做好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可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的建议。对于部分年事已高、听力已出现衰退的老人,队员们难以仅凭语言准确沟通。因此,队员们尽己所能化专业词汇为方言俗语,并结合简单的手势保障沟通交流有效进行。活动最后,社区老人表示队员们就像自己的亲人,强烈要求队员们陪在他们身边合影留念。

(图为志愿者宣传普及慢性病知识 通讯员 李诗雅摄)
家常聊天代说教,温情讲解暖人心 在荣丁镇敬老院,队员们以老人视角看问题,用老人思维讲知识,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想老人所想,忧老人所忧,拉近与老人的距离;运用“唠家常”式的聊天风格,将糖尿病、高血压、房颤、脑卒中等十余种老年常见病的认知、早期预防和科学管理融入到对话交流,经此一番,讲座说教的味道淡了,关怀的温度暖了。
讲座结束后,队员们一对一全流程陪伴老人进行血压血糖常规检测。针对敬老院老人较多,老人等待检测的时间较长的问题,队员们决定通过倾听老人生活琐事打开老人的“话匣子”,缓解老人等待过程中的烦躁感。通过倾听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敬老院许多老人的亲人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看望他们,对于他们来说,队员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健康服务,更是陪伴的温情。
活动最后,老人有些不舍地拉着队员们的手,“感谢你们来到马边”、“谢谢你们给我们测这些”,在道谢声中,队员们前往新的征程。

(图为志愿者向老人宣传慢病知识 通讯员 韩旭松摄)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赴乐山市马边县“彝韵千年,籽籽同心”民族团结实践队始终贯彻“敬业、博爱、求是、创新”的校训,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基础,不断总结深化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川北医办法”,以实干笃行为国家基层卫生事业注入川北医力量!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合照 通讯员 钟丽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