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合工大学子走进东至县:红色基因代代传,乡村振兴路漫漫

发布时间:2024-07-1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合肥工业大学7月12日讯】(通讯员 吴霜) 2024年7月12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系“践行青春使命·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东至县实地考察当地的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有关情况。早上八点半左右,迎着微亮的天光,我们整支队伍以饱满的情绪踏上了去北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道路,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图 1 队伍和主任在倪南山将军塑像前的合照
在此地,我们看见了极具安徽地方特色的乡风议事长廊,也见到了成长于北山村的倪南山将军的塑像。了解倪南山将军的光荣事迹后,也让我们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北山村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底色。
一大早,北山村的公职人员不顾事务繁忙,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并带领我们前往东至县洋湖镇。路途中,从本地人司机空中得知北山村绿色资源较多,大部分用来种植玉米,且主要由大户承包,一家人一亩地,按人口数分地。也了解到该村的自建小楼房也较多,住宿条件良好,矿业资源较丰富。
同时,司机也向我们倾述了一些烦忧,如今村里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少,有一部分农业资源处于荒废状态,就算有年轻一代想留在村里,随着一代代遗失而变得越来越单薄的农业种植知识,留在村里显然不切实际。这就造成了整个村子里年轻人非常稀少,大部分都是留守老年人。而且,村里的医疗条件也跟不上,当地人的普遍共识是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乡村振兴小镇的普遍困境。这向我们揭示了乡村振兴之路慎重而道远,必须得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更需要付出不断努力。
下车后,走过秀水青山,我们在村委会主任凌国民的带领下来到了田野深处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其中包含三个车间和两个孵化间,通过我们的询问,村委会主任告诉我们,此项目自22年开建,目前还处在摸索和观望的阶段,主要目标是给村民产生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造福贫困人口。
 
图 4 队伍考察美洲大蠊生活环境
 
图 5 村委会主任给队伍介绍美洲大蠊产业的发展
他还告诉我们蟑螂没有病害很好养活,潜在的效益价值较大。政府虽然扶持了农户四十万,但目前的经济效益仍不够明显,又由于周围农户掌握的知识和资源较少,不敢盲目出手。在最近几年,养殖美洲大蠊的农户甚至从1300户锐减到400户,且在今年之前此项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从今年开始才有盈利。这也让队员们都意识到乡村振兴并不能一蹴而就,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且只能靠不断的摸索并总结经验才能成功。
离开养殖基地,我们随机走访了几个居民,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洋湖镇镇上没有高中,有孩子的家庭只能在有高中的县城租房子供孩子读书,这说明洋湖镇的教育资源较落后,仍需要更多教育资源倾斜在此才能实现全面且深入的乡村振兴。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系“践行青春使命·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吴霜
 
 
作者:吴霜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团队赴寿县开展社会实践:探秘楚韵豆腐
  • 深入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