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脉络寻源,枝叶扶疏”—少离回实践行之江阴特辑篇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言:“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7月9日至7月12日,少离回实践团成员共同前往江苏省江阴市,尝试揭开当地中医文化神秘而璀璨的面纱,探寻其源远流长的脉络之源。活动旨在挖掘、整理和传承具有价值的中医偏方及特色疗法,为推动中医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01中医访韵传千古,体验心间心自安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日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医的精髓和实际应用,实践队采访了江阴市部分基层医生并亲身体验了中医的治疗方法。
其中,任职于同敬堂中医诊所的陈医生和蒲医生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医生作为江阴市人民医院的老中医,专治妇科、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其徒弟蒲医生通过师承这条路径跟随陈医生学习多年,擅长妇科炎症,不孕症,减肥,内分泌失调,黄褐斑以及各种类型的月经失调,子宫肌瘤。
在采访中,蒲医生详细阐述了中医的治疗理念、方法以及自身独特的辨证施治原则。她强调,中医追求“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的融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器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疾病治疗中,她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启蒙与临床的反复,知识和实战的提炼。
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前往了中医艾灸馆,通过体验艾灸,感受到了中医独特的魅力。中医馆的王医师强调,艾灸治疗是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其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除此之外,王医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民间艾灰的一些特殊治疗用处。(包括但不限于治疗牙周炎、面部湿疹及部分妇科疾病等)


02古韵今风汇江阴,博物故居映医心江阴市博物馆是社会科学类综合型博物馆。通过馆内志愿者的介绍:从古老的中医典籍展示,到传统中医器具的陈列,见证了中医先辈们的智慧与实践。展览呈现了江阴历代名医的卓越贡献,他们的医术和医德在当地乃至更广泛的区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各种中药材标本的展示,团队了解到江阴在中药材的种植和运用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为中医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古代历史展区,展览了从史前文明的遗迹,到古代王朝的更替在江阴留下的印记,无一不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变迁,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紧接着,实践队来到位于江阴市司马街的曹颖甫故居。曹颖甫,作为近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和中医理论家,其故居如今已成为江阴市中医史陈列馆。故居内,青砖黑瓦、古朴典雅,展示了曹颖甫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医药文化的贡献。同时,故居内曾还设有中医便民服务点,江阴市级名中医、非遗中医以及青年骨干医生在此免费坐诊,为市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服务。通过实地探访,我们感受到了曹颖甫故居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的重要作用。
活动的最后一天,团队参观了江阴市中医协会,并且通过相关资料调查,了解到,该协会以完善组织建设为先导,以品牌建设为动力,以文化引领为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协会定期举办“名医论坛”、“澄江国医学社”等学术活动,为中医药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协会还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通过“江阴中医•香山有约”等特色活动向市民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03调研民间药草情,问卷笔端识民心为进一步落实“三下乡”的活动宗旨,团队通过努力,深入江阴市基层,开展了关于中医药及民方认同感的问卷调查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中医药及民方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这些传统医学方法在社区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江阴市居民对中医药及民方具有较高的认同感。许多居民表示,他们经常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认为中医药在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江阴市居民对中医药及民方的认知和需求,这些收获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在基层社区的应用和普及,也积极推广了中医药知识,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勤学不辍,济世救人”这是无数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传承与发展团队将继续致力于这一崇高使命,对收集到并经过严格评审的珍贵民间疗法、特色治疗、临床经验和技巧等进行系统整理和科学保护,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和普及。全力以赴,推广中医药知识,为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图/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少离回实践团
文/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