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三下乡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1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9日,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傩文化传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池州梅街傩文化展示馆与梅街镇刘街社区党委副书记许鑫磊就傩文化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
  傩戏是中国古老的民俗,也是富有宗教色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安徽池州一带流行的傩戏更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是池州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副书记表示,传承非遗文化需要宣传与发展,愿意给实践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愿意探寻借助青年力量宣传池州本地非遗文化,持续推进非遇文化健康、稳步地发展,传承民间艺术,弘扬非遗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随后,许书记与实践团前往展示馆各展区,带领实践团深入了解傩戏的历史渊源、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展示厅,珍贵的图像资料彰显出了傩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保存完好的各类傩面具、服装、道具、砌未等实物是傩戏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傩戏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在与许副书记的交谈之中,我们意识到了文化是“活”的,动态的,跟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傩戏就从最初庄严的祭祀,逐渐发展到了民间,经历了逐疫,酬神,世俗化三个阶段。如今傩戏的宗教色彩早已淡化,是一种供人消遣的娱乐活动。可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涵是傩戏存活,并且焕发精神活力的关键。不仅仅是傩戏,这对任何文化都适用。
  具体来说,变的可以是傩戏中的动作、服饰等外在表现形式,内容方面需要与时代内涵相挂钩。傩戏中晦涩难懂的戏文也需要专业人员来解说。手握非遗这把好牌,通过普适、易懂、富有趣味的方式打出去,大家愿意看,传播就成功了一半。不能变的应该是傩戏的精神内核:是对古老的中华文化图腾的崇拜,是民众渴望驱逐苦难,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愿景……
  傩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基因,是中华民族对自身特性和自豪感的认同,是中华儿女挥不去的“乡愁”。
时代赋予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伟大使命,新时代青年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傩戏文化,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余亚 来源: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
  • 聚焦绿色温江,博览世界园艺
  • 聚焦绿色温江,博览世界园艺
  • 为深入学习贯彻改革开放精神,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7月11日上午,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汇爱”三下乡赴温江“温沁比玉,润物泽江
  • 07-11
  • 聚焦成都世园会温江分会场,赋能非遗盆景产业发展
  •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语你湘见”实践团队采访纪实:言为心生,
  • 语你筑梦,推普兴乡——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语你湘见”实践团
  • 绘画暖童心,守护纯真微笑 —— 怀化学院暑期“三下乡”行动
  • 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三公”志愿服务团——乘非遗之
  • 访知青小镇,寻知青记忆
  • 7月8日,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青春绘梦正当时”实践团满怀热情与期待,踏上了前往三爪仑乡知青小镇的“三下乡”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社
  • 07-1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