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7月9日下午,一场以“助力三农,服务基层,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风景如画的溪头村农家乐圆满举行。此次活动由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实践队精心策划,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创新实践,为溪头村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共同编织属于这片土地的美好未来。
活动现场,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村民们与实践队员们欢聚一堂,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活动的亮点之一便是香囊制作环节,实践队成员们巧妙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引导村民们亲手缝制香囊。在细密的针脚与缤纷的丝线交织间,不仅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与深度。孩子们在家长和实践队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每一个香囊都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
香囊,这一承载着千年情愫与美好祈愿的古老物件,自古以来便是传情达意的细腻媒介,其背后织就着一幅幅斑斓的历史画卷,深藏着华夏民族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实践队的精心筹备下,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课在村中温馨上演,队员们以满腔的热情与生动的语言,将香囊的悠悠古韵娓娓道来。
他们讲述着香囊如何从远古的祭祀仪式中走出,逐渐演变为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与情感寄托。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初露端倪,到汉唐盛世的繁华璀璨,再到宋元明清的细腻雅致,香囊的发展历程仿佛一部微缩的历史长卷,在队员们的讲述中缓缓展开。每一个时代的香囊,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义与审美追求,它们或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或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或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与地位。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他们围坐在实践队员周围,时而凝神倾听,时而低头沉思,仿佛被香囊那穿越时空的魅力深深吸引。实践队员们不仅介绍了香囊的制作工艺与材料选择,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香囊。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乐趣,他们的笑声与欢呼声在村中回荡,为这堂非物质文化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实践队还为溪头村的村民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精心准备的挂面。这些挂面不仅代表着实践队对村民们的深情厚谊,更寓意着健康长寿与美好生活的祝愿。村民们接过这份心意满满的礼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活动的高潮部分莫过于“共筑中国梦”签名墙环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村民们与实践队员们纷纷拿起笔,在签名墙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与寄语。每一笔一划都显得那么庄重而有力,它们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寄托,更是对溪头村乃至整个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信心与美好期许。这面签名墙,将成为溪头村发展历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证着村民们与实践队员们携手共进、共筑中国梦的坚定步伐。
此次“助力三农,服务基层,共筑中国梦”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为溪头村的村民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更在无形中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加深了实践队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相信在更多像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下,溪头村乃至更多乡村将焕发出更加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