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记忆,7月9日,四川文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红旅万源传薪火,科技赋能展宏图”三下乡实践团在万源石塘镇学校开展了科技小制作讲堂和红色故事小讲堂。在这片承载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不仅讲述着过往的辉煌,更用科技的光芒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科技小制作:创意的火花,未来的启航 在科技小制作的课堂上,志愿服务队为石塘镇学校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富有创意与实践意义的项目。其中,“太阳花时钟制作”成为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简单的材料,如木板、颜料、指针和电池驱动,孩子们亲手绘制出色彩斑斓的太阳花,并将其与时针、分针、秒针结合,制作成精美而实用的太阳花时钟。
图为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讲解太阳时钟制作流程 通讯员 何欣 供图
科技的力量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先进性,更在于它能够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为乡村里的孩子带来不同的色彩并且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提高孩子们对科技的向往,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遥控四驱车制作”则是一场关于速度与控制的科技盛宴。在志愿服务队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制作和使用遥控器、电路板和小型马达,合作组装出一辆辆能够在地面上灵活行驶的小机车。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机车在操场上飞驰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挑战,更是对他们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

图为团队成员辅助孩子们制作遥控四驱车 通讯员 何京 供图
红色小讲堂:历史的回响,信念的传承 如果说“科技小制作”是带领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索未来的脚步,那么“红色小讲堂”则是一场跟随他们一起穿越时空的心灵洗礼。志愿服务队脚踏着这片红色的土地,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故事,向同学们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图为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讲述红色小故事的环节 通讯员 何欣 供图
团队成员向同学们讲述了革命时期发生达州本土的红色故事,讲述了三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篇章——万源保卫战、笋子梁十二勇士、固军坝起义。从万源保卫战到固军坝起义,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身影以及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也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的重要性。
在红色小讲堂中,团队成员向孩子们传达了“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与同学们交流心得体会的环节 通讯员 何京 供图
团队成员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定能像太阳花一样茁壮成长,用科技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同时,他们也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家乡的繁荣和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李林 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