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寻迹红色符号,传承红色基因——湖南师大学生赴红军标语博物馆参观学习

发布时间:2024-07-0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寻迹红色符号,传承红色基因——湖南师大学生赴红军标语博物馆参观学习
(通讯员 李晓鹏 林庆茵 李锐)7月7日,为铭记七七事变的历史教训,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湖南师范大学达人学社赴炎陵暑期实践团前往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成员在此倾听先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华民族体内的爱国精神。
1.4万平方米,399条标语”——映在人心的红色符号
红军标语博物馆,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是经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中宣部备案的重点文化工程。
红军标语是井冈山根据地和湘赣根据地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硝烟风雨,有的被更换或覆盖,有的被剥蚀损毁或拆除,遗存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据介绍,馆内陈列的红军标语源自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至1938年2月(湘赣游击队)期间。
“我一进来就被门口的领袖铜像所震撼,对两位领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眼前好似浮现了红军抗战的那段岁月,在馆内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团队成员王林枫感叹道。据讲解员说明,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的造型独特,寓意深远,其建筑外墙通体为红色,左右三面旗帜的造型则寓意着“边界的红旗屹立不倒”,外观充分体现着炎陵当地人民对红色文化的敬仰。
流淌在炎陵子弟血液里的红色文化
团队在馆内参观学习时,遇到了一位阿姨,正在为她的两位后辈讲解着馆内的红军标语,团队成员被她专业而又熟练的讲解所吸引。团队成员陈景南上前了解后得知,这位阿姨是本地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成长,对红色文化了如指掌,再加上从事过与新闻相关行业,所以在为后辈讲解的时候与专业的讲解员别无二致。
当团队成员对她表示钦佩时,她是这样说的:“我相信土生土长的每个炎陵人都能做得比我更好”在这位阿姨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充分感知到本地人眼中的炎陵,体会到独属于炎陵人的文化自信。
当队员询问阿姨带孩子们来红军标语博物馆的用意时,她说:“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对历史的铭记与尊重,87年前的今天,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希望我的后代们能够真正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此前不久,正值七七事变
 
图为阿姨为孩子和调研队员讲解红色标语 刘星 摄
 
巧遇湘潭大学三下乡队伍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团队在博物馆二层遇到了另一支同样前来红军标语博物馆调研的队伍——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赴株洲市炎陵县暑期红色文化调研学习团,两支团队的成员们利用这次相遇,互相交流调研之中的感受。
据指导老师介绍,湘潭大学团队也是被红军标语博物馆的独特红色文化意义所吸引,来到了博物馆收集一些有时代意义的,象征寓意的红军标语,两个团队相互交流学习,加深了湖南地区大学生群体对于红色文化的共同敬仰。
  
湖南师大三下乡团队与湘潭大学三下乡团队合影 王林枫 摄
“百年前的中国人民,即使同时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王朝压迫,仍旧没有放弃反抗,解放前的中国,同时面对着反动派的干扰和法西斯的侵略,仍旧不屈不饶,顽强抵抗,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力量!”参观过后,团队成员余子玄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小小的符号或许不足以鼓动全中国人民的心,或许不足以内化为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但红色的火把不会灭,红色的基因会代代相传。
 
作者:李晓鹏 林庆茵 李锐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寻迹红色符号,传承红色基因——湖南师大学生赴红军标语博物
  • 两校联合普法,助力基层法治教育
  • 两校联合普法,助力基层法治教育
  • 为贯彻落实服务社会宗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的号召。7月8日,塔里木大学
  • 07-09
  • 七彩假期 快乐童年——用青花瓷之美绽放童心
  • 【三下乡】与法“童”行,快乐成长活动顺利开展
  • 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同德同语言
  • 心向边疆,与爱“童”行实践团:爱在“益”起 向阳而生
  • 神州音,华夏情
  • 神州音,华夏情
  •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心向边疆,与爱‘童’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到喀什市伽师县福利院开展实践活动
  • 07-09
  • 心向边疆,与爱“童”行实践团: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