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7月8日电(通讯员 徐淋琳 蒲邱洪)为充分促进青年一代肩负创新思维和科技力量,并激活乡村活力,2024年7月5日,四川文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红旅万源传薪火,科技赋能展宏图”实践团前往四川省万源市石塘镇学校进行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着对乡村的期待与憧憬、责任与使命,踏上了万源这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在这里,他们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为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成长平台,让同学们可以在多个方面获得提升和发展。
图为实践团到达石塘镇学校 通讯员 何欣 摄
“三战三勇 红色传奇”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的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挖掘和整理了万源地区的红色革命故事,并精心打造了红色故事小讲堂,旨在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们的精神风貌。
在课堂开始前,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同学们对所处的这片土地上的红军故事了解得并不全面,甚至存在片面化的现象。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同学们逐渐被这些红色故事所吸引,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位同学在体验了红色小讲堂后,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从这些红色故事中,我学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这种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也应该怀揣着这样的信仰和理想,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红色故事不仅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开展红色课堂 通讯员 何京 摄
菱形探秘 性质启航
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菱形性质课业辅导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首先通过精心挑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菱形实例作为切入点,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并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菱形的性质。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实践团成员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课业辅导的尾声,实践团成员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总结分享会。同学们纷纷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有的谈到了自己对菱形性质的新认识,有的则分享了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通过这次分享会,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次课业辅导也是一次宝贵的教学实践机会。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性。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此外,他们还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图为实践团开展课业辅导 何京 摄
此次活动不仅深刻影响了实践团成员的教学理念与技能,也极大地促进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实践团成员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自身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与认同,还提升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红色小讲堂让同学们在聆听革命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先辈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促使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在课业辅导中,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菱形性质等数学知识,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为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这两个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共同成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了积极力量。
图为实践团与同学们一起拍摄集体合照 何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