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学思践悟,勇往职前”团队前往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参观。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学思践悟,勇往职前”团队前往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参观。(通讯作者:赵年阳;图:柳开心,高玥| “学思践悟,勇往职前”团队)
6月30日下午,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学思践悟,勇往职前”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该建筑建于1919年,砖木结构,为当年地方军阀白宝山所建,故又名“白公馆”。民俗博物馆将设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庆、教书育人、农工百商及“非遗”成果展示6个专题,通过300余件民俗实物、近百件“非遗”展品,生动展示连云港地区上起明代晚期、下迄20世纪40年代的民俗文化概貌。
一进馆,我们就被那些旧时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所吸引。那些笨重的石磨、粗糙的木犁,无不显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而那些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如刺绣、陶瓷、木雕等,更是让我们惊叹于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展柜中陈列的盐务年报,食盐税票更是展现着历史长河中此地盐业的兴盛。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是:搜集、整理民俗文化资源,推进我市民俗事业发展。负责调查、搜集、整理、研究全市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保护方案并予实施;负责全市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开展省内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交流以及理论研究工作;负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申报、宣传、传承、保护与传承人管理等具体工作,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组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活动和演出等。深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常规化建设管理,推进文化生态保护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民俗博物馆的开馆,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民俗文化、感受传统风情的平台,也为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民俗博物馆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总的来说,参观民俗博物馆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风情有了更为独特的感受。我们暗自下定决心,要为保护传统文化和风情民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高玥 来源:事实来源
- 南疆地区国家资助政策取得实效
- 近日,来自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一支志愿者组成的调查团队抵达南疆地区的阿拉尔北苑社区,旨在深入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情
-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