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子三下乡:筑梦白杨坪,童心绘建筑之美
在炎炎夏日的七月,来自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小白杨”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教育梦想,踏上了前往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支教之旅。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对建筑美术的热爱与探索,旨在将创意的火花点燃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与林区的孩子们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建筑画卷。7月6日上午,“筑梦白杨坪,童心绘建筑”支教课程在白杨坪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圆满开展,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建筑艺术殿堂的大门。
梦启情境间,趣燃童心火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白杨坪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简陋却温馨的教室。随着PPT画面的缓缓展开,《海绵宝宝》中的菠萝屋与蟹堡王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这是海底的比奇堡!”孩子们兴奋地喊道,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实践团成员巧妙地利用这些孩子们熟知的动漫元素,引导他们思考建筑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为接下来的课程铺设了好奇与探索的基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引入建筑美术课程的内容
探秘新课里,赏鉴建筑韵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穿梭于动漫与现实之间,从《飞屋环游记》中悬空的房子讲起,激发孩子们对建筑无限可能的想象。她强调:“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它可以是地上的城堡,也可以是空中的飞屋,关键在于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后,苏州园林的精致与韵味缓缓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花窗的千变万化、亭子的古朴雅致、桥的多样形态,无一不让他们赞叹不已。现代建筑内容的加入更是让孩子们的眼界大开,月亮塔的神秘、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现代感、鸟巢的壮观,都成为他们心中向往的建筑奇迹。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思辨风云会,碰撞智慧光
“你更喜欢古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呢?”实践团成员们抛出的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有的孩子钟情于古建筑的古典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孩子则被现代建筑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所吸引。他们各抒己见,分享着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众多声音中,不少孩子深情地表达了对古建筑的偏爱。他们被那雕梁画栋间的古典美深深吸引,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古建筑的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惊叹之余,更添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之心。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对建筑的认知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全面。
实践绘未来,巧手筑梦想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这次支教活动的一大亮点。孩子们手持剪刀与胶水,心随梦想跃动,迫不及待地将创意付诸实践。在老师的温柔引导下,每一步拼装都凝聚着对美的追求,每一次粘贴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憧憬。
老师穿梭于孩子们之间,既是指导者也是伙伴,时而轻轻扶正一片屋檐,让苏州园林的古典美更加传神;时而耐心倾听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鼓励孩子们将未来建筑的蓝图变为现实。在老师的帮助下,古典与现代的火花在孩子们手中碰撞融合,每一个建筑模型都独一无二,闪耀着孩子们智慧的光芒。
教室里,笑声与赞叹声交织成最美的旋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在创造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师生间深厚的情谊。这一刻,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也温暖了支教活动的每一个角落。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学生进行建筑模型拼装。
成果映日辉,足迹记成长
两节课的时间转瞬即逝,支教活动也迎来了尾声。在成果展示会上,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着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自信满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筑梦白杨坪,童心绘建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真实写照。

图为白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展示手中的建筑作品。
白杨坪林区支教的这段经历,不仅为实践团成员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他们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了林区的未来,用创意的火花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定能带着这份热爱与坚持,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绘出更加绚烂多彩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