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进正当时 不负韶华争朝夕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作挺膺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2024年6月29日~2024年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微光“童”行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来到赣州市大余县、瑞金市开展“挺膺担当砺青春,微光‘童’行向未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深入田间地头,守护粮食安全
为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队员们开展了一堂有关粮食安全的“大思政课”,课后队员们随农户深入田地,队员们挽衣袖、卷裤腿、弯下腰,每人一列,跟随村民深入田地,学习插秧手法,抢抓农时忙插秧。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转眼间,一块块空荡荡的水田披上了崭新的“绿装”。从教室的课桌到广阔的田野,从理论的学习到实践的探索,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心灵感应着时代的每一次召唤,他们用青春的激情在祖国的土地上镌刻下难忘的回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队员们固本兴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守护粮食安全的实践上奉献青春力量。
奔赴助农前线,践行乡村振兴
队员们走进大余县杨梅村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帮助农民们采摘苦瓜并运往集市售卖。卢阿姨向我们介绍苦瓜的成长周期、生长环境、市场行情,并分享自己每天的工作历程。队员们从中得知乡村振兴在杨梅村的具体实践,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队员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敲响安全警钟,筑牢生命防线
为提高儿童安全意识,筑牢安全屏障,队员们为孩子们开展了防火安全和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课,树立“防火灾,防溺水;重安全,珍生命”的理念,为孩子们划出一道生命安全红线,确保小朋友们茁壮成长。通过有奖问答等方式向他们传播安全知识,增强小朋友们自我保护意识,用青春呵护祖国花朵,用行动守护祖国未来。
延续非遗技艺,助力薪火相传
筑梦倾情七彩课堂,矢志创新丰富基层课堂教育教学形式,队员们以漆扇、剪纸为基础,引导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心中的漆扇。最后小朋友们将制作的漆扇悬挂在绳索上,形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彩虹。剪纸不仅是广为人知的非遗技艺,更是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历史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大小朋友们齐心协力,剪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剪纸,小朋友们将剪纸粘贴在白色背景版,一幅幅剪纸透露出了小朋友们纯洁美好的心灵和队员们对小朋友们的美好祝愿。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非遗技艺在这一刻薪火相传。
寻访红色踪迹,探忆峥嵘岁月
体悟红色文化、探寻红色基因。队员们先后来到“一苏大”“二苏大”旧址、红井革命旧址,华屋村,“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叶坪革命旧址群。在华屋村,实践队全体队员了解了“十七棵松”的故事,每有一位华屋村子弟出征,大家就会种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不过,在华屋人的风俗里,松树是种在墓旁的,战士们打出征起就抱定了一去不回的准备,华钦材、华钦梁、华德和、华崇沂……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仅24万人口的瑞金,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寻访那段峥嵘岁月,队员们立志用红色基因砥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在躬身笃行中诠释奋斗的青春,在履践亲历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本次活动还磨练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和团队的精神,实现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江西农业大学微光“童”行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