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历史长河滚滚向前,精神火种代代相传。7月3日,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接力,青春筑梦”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前往大觉山党群服务中心、资溪面包文化展示园等地开展以“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年过古稀未伏枥,初心不改信念坚上午8点,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走访慰问了老党员项庆明、项银兰夫妇。项庆明同志和项银兰同志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在大觉山村的生产队分别担任男队长和妇女队长,是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那个时候我们的思想都是很纯粹的,干劲也特别足,活儿都是同群众们抢着干。”项银兰同志骄傲地向实践队员们说道。今年是项庆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50个年头,党中央向其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面对实践队员的称赞,项庆明同志只是摆摆手,说道:“只有时时刻刻听党话,为人民群众做实事,才能对得起‘光荣’二字。”五十载初心依旧,五十载信仰弥坚。二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胸前的党徽始终闪耀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荣光。
军旅岁月铸忠魂,桑梓奉献映丹心上午10点,社会实践队员们在大觉山党群服务中心采访了曾在炮兵部队服役的退伍军人张长华同志。1991年,青春焕发的他怀着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连队就是家,战友如亲人。在军队这个大家庭中,战友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彼此之间的团结和温情让他深受触动。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回到家乡后,他秉持“在部队,我是为人民服务,到社区,我依旧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服务民众、参与乡村建设。在采访的最后,张长华对青年一代寄予期望:年轻人要坚持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
敢为人先追理想,艰苦创业闯新路亲帮亲,邻帮邻,江西闯出个“面包帮”。下午2点,社会实践队员们来到资溪面包文化展示园,领略“中国面包之乡”——资溪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吴主任的讲解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退伍军人张协旺和洪涛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创新的商业思维,在烘焙领域摸爬滚打,逐渐探索出了面包产业中的“致富密码”。他们的成功经验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在资溪蔓延开来,带动了更多资溪人投身于面包行业。这也就形成了“敢闯天下,勤劳诚信,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资溪面包精神。实践队员刘国贤参观结束后感叹地说道:“资溪面包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沉淀和发展起来的。”
岁月流转,精神永续。坚守信仰的项庆明夫妇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勇于创新的张协旺、洪涛二人展现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形象,服务人民张长华同志彰显了退役军人的担当与奉献,他们以实际行动激励着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稿源: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接力,青春筑梦”社会实践队
作者:许祥洪、常家兴、刘国贤、戴逢城
联系电话:18179161521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志敏大道1101号(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