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庄媛 李林杰 夏梓豪 张沁园 王玉 姚彩霞 王子鸣)非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其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举世闻名。在寒假期间,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电子信息类的李林杰、夏梓豪、张沁园、王玉、姚彩霞、王子鸣分别去到各地区去欣赏非遗文化,并亲自体验非遗活动以传承中华的瑰宝。
首先是来自安顺的非遗——地戏,李林杰了解到屯堡人的身份是亦民亦兵,发生战争时拿起武器就是士兵,放下武器耕种就是普通的农民。明朝及以后,屯堡人为防止“武事渐废”,以跳神戏的办法,在跳神中演习武事,这就是地戏只演武戏,不演文戏的原因。李林杰亲身体验地戏的跳法招式,打鼓敲锣,上台表演,学习地戏,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
图为体验地戏 李林杰 供图

图为安顺屯堡古镇 李林杰 供图
在夜晚,夏梓豪来到了南京,观赏起秦淮灯会这一非遗文化,夏梓豪实地了解到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图为秦淮灯会 夏梓豪 供图

图为夫子庙内部街道灯会 夏梓豪 供图
张沁园来到了镇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并前往太平泥叫叫传承点。“太平泥叫叫”是发源于镇江的一种民间泥玩具,古时百姓都会用神话传说中的吉祥物来祈福太平安康,同时也折射出镇江的社会人文风貌。张沁园亲自参与到其中,感受到了捏太平泥叫叫的乐趣。
图为捏太平泥叫叫 张沁园 供图

图为镇江市非遗保护中心 张沁园 供图
王玉来到了蜀地,在这一洋溢着各种文化的地方,王玉参观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蜀绣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因地缘关系而得名。2006年,蜀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王玉亲身前往此地,记录下许多非遗文物,同时查找看相关资料,更加全面的认识到非遗的意义与价值。
图为蜀绣 王玉供 图

图为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内展品 王玉 供图
姚彩霞来到了遵义市博物馆,这里诉说着一个个历史故事以及本土文化等,其中仡佬族傩戏极有特征,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心获得“仡佬族傩戏”保护单位资格。姚彩霞观赏到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程序的舞蹈动作表演。姚彩霞被这惊艳的舞蹈深深吸引,待表演结束,姚彩霞前去虚心讨教起这一舞蹈。
图为遵义市博物馆 姚彩霞 供图

图为遵义市博物馆 姚彩霞 供图
王子鸣来到了宿迁市的沭阳中国淮海戏之乡,淮海戏的产生与发展,至今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沭阳作为淮海戏的发源地,在2019年获“中国淮海戏之乡”的美誉。在展览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戏服、道具,墙上挂着数名淮海戏传承人的简介与事迹。王子鸣在这观看了《恩娶义嫁》,戏曲将传神的动作与地方方言结合,讲述了富商张氏与渔夫李氏两大家族间爱情。王子鸣待秦淮戏结束前去向传承人讨教,王子鸣认识到该戏传递着民族的真善美价值观念,是一种值得宣传与传承的优秀非遗文化。
图为观赏秦淮戏 王子鸣 供图

图为秦淮戏《恩娶义嫁》现场 王子鸣 供图
这只是中华非遗之美的一角,便已让实践成员们颇为震撼,非遗文化应该被传承和保护,它们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体验的过程中,实践成员们了解到国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学到了许多他们未曾接触过的非遗文化。这不仅仅是一次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的好机会,也是一堂难得的书本外的课堂。倾听,学习,传承,一步步来让大学生更好的传承好非遗文化。
撰写//夏梓豪 庄媛
拍摄//李林杰 夏梓豪 张沁园 王玉 姚彩霞 王子鸣
审核//何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