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交心行迹入乡村,振兴精神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4-02-1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寒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交心行迹”实践团队农村分队赶赴刘家沟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公益志愿服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和刘家沟村委会深度合作,为当地老人和孩子们带去了温暖和关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运行和民众的“衣食”温饱问题。 农业的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志愿者们开展的这次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为农村的孩子们和老人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在拜访和慰问老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与老人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起居情况。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刘家沟村也实现了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的成就。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也集中看望了刘家沟村的脱贫村民,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情况,主动帮忙打扫家中卫生,张贴福字,为他们送去了关怀和慰问。在老人家中,志愿者们为他们理发、修剪指甲,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老人们感动不已,纷纷表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为了充分掌握刘家沟村的发展历史和当地特色文化,团队成员也集中参观了刘家沟村史馆,从地理位置、发展历史、特色产业和取得成就等多个维度深入了解刘家沟村。通过参观了解,团队成员掌握了刘家沟村的一手背景资料,为团队下一步的寻访调研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参照和支撑。 
在进行寻访调研的同时,部分团队成员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当地幼儿园开展了特色的第二课堂公益支教活动。所教授的课程包括手工制作、歌曲教学、红色故事分享和口腔知识宣传等多个方面,内容涵盖了科学、艺术、身体健康等多个维度,主要面向对象也实现了各个年龄段的覆盖。在课堂上,“老师”们以生动形象和浅显易懂的形式把原本复杂的课程分解成小朋友们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利用PPT展示、老师讲解和视频播放等形式实现视觉、听觉和触觉相结合,打造互动式课堂,鼓励小朋友们举手回答问题,调动小朋友们思维的积极性,提升每位小朋友的课堂参与感,引导小朋友们眼动、口动,碰撞出思维跳跃的火花,为小朋友们埋下了知识的种子。进行完课程内容之后,团队成员们也和幼儿园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掌握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构建个性化课程,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此外,志愿者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窑洞。在村民们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较多。村民们说:“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志愿者们通过参观窑洞,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次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关爱弱势群体、传承历史文化”的理念,为农村的孩子们和老人们带来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参观村史馆、走访调研,到为老人们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再到幼儿园第二课堂的开展,西安交通大学“交心行迹”实践团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坚持用脚步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以科学严谨、细致耐心的态度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志愿服务,不断发扬西迁精神,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青年力量!
作者:左雨瓒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