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教养价值观访谈小分队活动日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代父母的教养价值观都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的,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继时代的社会历史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力度。教养价值观
8月27日,窗外细雨纷飞,时代的变迁带走了奶奶脸上少女般的容颜,带来了饱经风霜的细纹,我带着此次大创和社会实践的任务与忙碌的父亲和不含言辞的奶奶相聚在一起,一起探讨交流随着时代变迁,父母教养价值观的变化。
奶奶虽不善言辞,但是在我的逐步引导下也逐渐敞开心扉,把父亲小时候的故事讲给了我听。奶奶有四个孩子,作为老三的爸爸因为有两个姑姑的帮衬得以获得念书的机会,虽然奶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奶奶对于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要求孩子下地干活。在问到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点的时候,奶奶说:“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上学、好好工作,做一个听话、老实、懂事的孩子”。在选择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奶奶作为一大家子的中心人物,她选择了“友善”作为第一名,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一个非常爱笑的人,有很强的亲和力,也很招小孩子们喜欢,友善作为她的教育信条之一,经常给爸爸教育爸爸“为人”的重要性,“互相帮忙、互相支持”的友情能够让你解决许多自己一个人干不了的事情。我觉得奶奶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母亲,对于喜欢学习的父亲,她会严格要求,对于成绩不好的姑姑们,她也不会逼迫他们学习,而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例如下地干活或做其他零工,奶奶也会支持。
爸爸作为年轻一辈,教养价值观就变得不同了,他没有选择奶奶认为很重要的“节俭”、“努力工作”,而是选择了“好习惯”、“独立性”、“果断坚韧”,当满足了吃饱饭、有地方住的需求后,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与奶奶相比,爸爸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不变的是对学习的重视,不同的是教育方法方面,爸爸认为陪伴孩子更重要,奶奶认为对下地干活严格要求更重要。
通过这次访谈,我感受到了在中国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在五千年文化底蕴下,形成的丰富精神财富,社会变迁和国家进步对对教养价值观、家风、家训的影响。
作者:王一诺 来源:山东大学教养价值观访谈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