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商标品牌建设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一个保护问题,还涉及到品牌提升,品牌价值的充分体现,更是一项能够强农惠农、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障。近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大力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指导和运用等诸多工作,在知识产权富农方面形成了良性机制。对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乡村振兴,产权先行”实践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探寻乡村振兴中的知识产权力量。项目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通过线下调研的方式,分别在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进行“商标富农,地标兴农”的实地调研。
根据实践团队成员宋偌菡介绍,“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身边的人们越来越多重视“商标富农”政策,诸如‘徐州鸿盛养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早在2019年就进行了商标注册;同时,徐州市政府自上而下规划引领地标品牌发展进入‘快车道’,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力量日益彰显。”
实践团队成员任艺媛通过对于连云港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上的地标兴农的相关政策的了解和电话咨询,以及走访各县农民,了解到政府通过“农业支持政策”“产品市场开拓”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致力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连云港的地标兴农政策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实践团队成员石媛媛通过走访群众的方式了解到,洪泽当地的人员想通过对农业产品的宣传让更多人来到洪泽,带动洪泽经济的发展。面对其他地区养殖面积的扩张和养殖技术的跟进,洪泽湖大闸蟹从产业的竞争与相持中,开始打造新的品牌,踏上影响力提升再造新征程。
“乡村振兴,产权先行”实践团队其他成员也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并宣传“商标富农、地标兴农”相关法律知识,大家各自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推进河南省“豫农优品”商标注册工作,帮助地区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弘扬农耕文化,助推此次社会实践的圆满成功。
供稿人:张丹、王宇、王金彪、司浩可、任艺媛
来源:乡村振兴,产权先行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