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7月21日,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明月丽霄汉”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进行深入探究,探索明月村由贫困村一跃成为理想村的发展历程。
首日,实践团队与当地镇政府取得联系,由政府文旅方面的负责人周主任主持举行座谈会,简要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明月村的特色农业与发展模式。同时对团队成员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让实践团队对目标村庄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
“明月村的发展,有一个独特的调性,我们政府部门迄今为止都没归纳出明月村的调性,我希望通过你们这次活动,从你们的角度给出这个所谓的调性,为后续政府活动的开展有所帮助。”周主任对此次活动的开展提出最终目标,基于一个感受型的活动指向,团队成员规划后续活动开展,实施活动计划。

图为周主任为团队成员讲解明月村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活动规划。明月丽霄汉实践队成员 欧力玮 摄
为深入了解明月国际陶艺村,“明月丽霄汉”实践队于7月17日下午两点步行进入明月村,与当地旅游合作社取得联系,并且在周主任的引荐下找到了旅游合作社的负责人为团队成员就明月村的布局规划,发展方向,人口数量等基本信息做了一个详细的讲解。
据悉,明月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成都市的贫困村,以种植传统的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同时,乡村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以碎石路和土路为主,农民生活条件较差,房屋设施简陋。2001年,在村委会的带领下,从浙江引入雷竹,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和雷竹,直至2009年,明月村正式脱掉贫困村的帽子,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2012年,明月村借修复邛窑和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为契机,走上了艺术新乡村的振兴之路。在2014年之后,在村长陈奇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入明月村,追求其理想的田园生活,同时为明月村的创新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为了获取更多明月村发展样本数据,进一步探究明月村乡村发展经验以及其可借鉴性,增加调研成果可信度及真实性,结合前期准备及周主任、合作社的指导,明月丽霄汉团队计划对明月村进行走访调查。团队针对明月村区域划分多个明月村发展关键主体,并根据各个主体在明月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设计相关针对性走访问题。
拜访商家探其秘,农旅共创促发展7月18日,为提升效率,增加数据,明月丽霄汉团队队长将团队划分为两个小组,各个小组根据提前规划的路线对于商户、民宿等多家经济实体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郑洋洋、喻春雪采访明月村邂逅别舍民宿店员。明月丽霄汉实践队成员 欧力玮 摄
远家明月,村委共谋,乡村振兴步步高7月19日上午,“明月丽霄汉”实践队联系到明月村村委书记吴俊江,并在其村委会下设的明月讲堂中召开座谈会。吴书记向团队成员细致讲述了明月村有关发展情况,以及明月村由贫困村一跃成为理想村的发展历程和明月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听完吴书记讲解后,团队成员结合收集到的发展数据以及近期调研数据,向吴书记提出相关问题。吴书记耐心回答团队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对于团队工作表示支持并作出相关指导。

图为明月村吴俊江书记为明月丽霄汉团队讲解明月村发展情况。明月丽霄汉实践队成员 欧力玮 摄
次日,各小组将收集到的商户、民宿等经济实体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总结目前明月村经济发展在民宿经济方面可借鉴经验以及存在的亟须改善的问题。除此之外,团队成员深入乡村,深入基层,实地考察明月村乡村发展现状,亲身走访明月村村民。团队采访的对象,在身份上,不仅涵盖老村民,还包括新村民;在年龄上,涉及各个学龄段,青年,中年,老年,以此丰富调研数据,增加调研数据完整性、严密性。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明月远家民宿并采访其员工。 明月丽霄汉实践队成员 欧力玮 摄
“明月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推动明月村乡村振兴。”明月村吴俊江书记在座谈会上讲到。根据多日调研,本团队收集整合多方数据,对明月村农文旅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团队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明月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德治法治人治,党委、村委、新老村民上下同心,共同探索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
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乡村采用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进行乡村振兴。团队认为,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乡村应重视乡村农业发展,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结合本村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而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转型,实现乡村振兴。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让同学们收获满满。团队成员们表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点燃了大家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奏响奋斗之歌的激情,还鼓舞了大家在奉献社会中激扬青春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