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铭记发展历史 拓宽时代之路

发布时间:2023-09-0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了解山西大同镇边堡的发展历程,科学推动农村的发展与建设,让同学们感受长城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2023年7月4日山西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长城乡的镇边堡村开展了“讲好长城故事,品读长城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分野雄关立,锁云御水西。”这两句恢宏的诗句描写的是镇边堡。镇边堡村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长城乡的一个小村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人文荟萃堡”的美誉。镇边堡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与镇边、镇川、宏赐、镇鲁合称“边墙五堡”。山西大同大学以培育四有青年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在一批学生与老师深入了解镇边堡的历史与发展后,他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实地实践与学习,为国家凝聚青春力量,为学生凝聚中国思想。

在2023年7月4日,一辆载着有志青年的大巴到达了镇边堡,镇边堡清一色的青瓦屋面、由赤色砖堆砌的墙壁,无一不在彰显着镇边堡的恢弘。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的领略镇边堡的精彩景色,地方领导带着老师和学生们走上镇边堡的城墙,为他们讲述着镇边堡的发展和革命历史,书记说道:“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更新迭代,但不变的是那颗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忠心。你们生在此刻,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更应发奋读书,让中国更加辉煌”。  

同学们走在城墙上,城墙上的石阶已经磨损,磨损的痕迹仿佛在映射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革命之路、不断完善的发展之路。当他们登上城墙的最高点,便看到了镇边堡坐落整齐的房屋,就像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秩序一样,庄严肃穆。

带领同学们的书记在城墙上为他们讲述着镇边堡的发展和革命历史,书记说道:“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更新迭代,但不变的是那颗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忠心。你们生在此刻,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更应该发奋读书,让中国更加辉煌”。

在参观途中实践队还遇到了在街道做生意的老人,实践团成员和老人促膝长谈,听他感慨家乡变化良多,并且指出如今村里发展的难点在于年轻一代外出务工,但家乡仍然需要新鲜血液去建设,他希望新一代青年人可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投身到建设祖国中去,为构建和谐美丽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镇边堡的建筑特色同样也令人赞叹不已。当地的民居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北方农村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的加持下使得房屋坚固又不易老化。房屋外墙上栩栩如生的砖雕纹饰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手艺与智慧。同时,镇边堡还保存了一些古老的碑刻和石刻,这些石碑上的刻字和图案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彰显了当地居民们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和珍惜。

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是那棵古榆树,镇边堡的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榆树,这棵树被当地村民视为珍贵的自然庇护。这棵古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给整个村庄带来清凉、庇佑和生机。日常村民们在榆树下休息、聚会并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它成为了村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棵千年古榆树见证了镇边堡的变迁,也承载着村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在此次实践中,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能够使乡村焕发出新的光彩,带领家乡走向更好的未来。实践团成员愿意成为这奔涌不息的大海中的一滴水,在先辈奋斗的基础上接续努力,为美好的明天继续奋斗!

镇边堡不仅仅只是一个有着历史底蕴的古镇,更是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热血、有温度、有感情的见证。总体来说,实践团成员在这次三下乡活动当中收获满满。走出了大学的象牙塔,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正确认识农村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当代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坚定了理想信念,为自己的青春抹上一道靓丽的色彩!
作者:山西大同大学 梁子浩 来源:长城文化宣传实践团
  • 河海大学商院学学子赴常州老西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调研
  • 河海大学学生赴常州花开西庄探索乡村振兴道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