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安徽8月15日电(通讯员 钱跃 张悦) 贡献青春力量, 书写青年担当。日前, 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学院琅琊校区前往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的“关爱空巢老人,情暖留守儿童”实践小分队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怀着初心投身于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以爱心播种希望,开展帮扶老人、关爱儿童的暑期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队员们积极投身于社区之中,走街串巷,进入居民家中,宣传反诈,防溺水知识,与老人们聊天讲解反诈知识。有的队员实践教育帮扶留守儿童,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做好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一直以来是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则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他们。
01.走进美丽乡村,与孩子们同行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而他们大多数都是被“留守”着,长期的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使留守儿童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此次活动中通过了解对村中留守儿童开展学业帮扶。有时候父母不在家,孩子会表现出孤僻、不合群、没有安全感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菊香苑位于镇上的小村庄,孩子们长年生活在离父母较远的城市,由亲戚或奶奶爷爷照料,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面临着特殊的成长环境。于是我们滁州学院“关爱空巢老人,情暖留守儿童”小队的成员们,开展一次特殊活动。在讲解环节中,观察团成员向孩子们生动地讲述了防电防溺水知识的重要性。针对留守儿童在独处时容易发生的电器安全和水域安全问题,观察团详细讲解了应对措施,并强调了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展示出对自身安全的关切。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成员们精心设计了有趣的游戏环节。抢凳子和击鼓传花的游戏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孩子们踊跃参与,竞相争夺凳子,开心地传递花束,沉浸其中。通过这次特殊活动,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防电防溺水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不仅在游戏中积极参与,还在讲解环节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关注个人安全,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队员们在乌衣镇村委会干部的引导下,志愿者们带上蜡笔和笔记本等文具,到留守儿童们家里走访慰问,一对一辅导孩子们功课。 看到他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一声声热情的“你好”、“再见”,我们深有感触,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多做些事情,播撒真爱,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团队成员们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讲文明懂礼貌、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美丽祖国努力奋斗, 让小朋友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关爱和陪伴。

图为留守儿童所画的想象里的“ 萝卜房子” 通迅员 蒋浩男 摄
02.开展反诈宣传,关爱乡村老人
新型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但老年群体的反诈能力更新速度慢,为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防范意识,我们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防诈骗宣传服务活动。在滁州学院校团委的倡导下,自2022年8月6日起,“关爱空巢老人,暖留守儿童”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南谯区菊香苑社区协同菊香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切实开展电信反诈宣传和关爱老人的活动,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夏天青春的模样。在居委会干部的引导下,我们带上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及反诈宣传手册等,到老人家中走访慰问。同时用实际的例子讲述诈骗的危害,向老人们普及了常见诈骗手段,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对应的应对策略,让老人们此后面对类似情况时能临危不乱,应对有道。为积极发扬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三下乡”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教育进一步发展,小队成员入户进行了电信反诈宣传,对老人认真了讲解新型网络诈骗手段,“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关注反诈app,以此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收好自己的养老钱。在拜访菊香苑社区的王治金老人时,他十分乐意的接受了实践团成员的采访,知道实践队员都是大学生,最后还勉励道:“岁月易逝,学习艰苦,愿你们在走向生活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幸运的大厦”。奉献是青春最靓的名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图为到居民家中宣传防诈骗,防溺水,关爱留守儿童的场景,通讯员 张悦 摄
03.探究乡村振兴发展概况,非遗文化历史传承
队员们抱着虚心好问的心态,来到了南谯区文化馆在文化馆里小队队员体验了传统绘画工具毛笔,队员们不断探索的心态,用青春之火点燃非遗传承之光,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小队学以致用,深入了解滁州的非遗文化,领略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耐心与信心对绘图的重要性。青年学生应该更加坚定信仰、坚定逐梦的方向,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出一份力量。

图为队员在文化馆对居民进行文化宣讲活动,通讯员 张悦 摄

图为滁州南谯区残疾人联合会小队集体合影,通讯员 欧阳劲桢 摄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学以致用,服务群众,意义深刻。实践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作为青年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学生应更加坚定信仰、把握住正确的航向,努力学习知识,在社会实践展现价值,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