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南财大学子探访深井古村,探寻乡村振兴中的变迁痕迹

发布时间:2023-09-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多彩大学生网广州8月24日电(通讯员 陈翠銮)为了探寻乡村振兴对城中村的意义,8月15日至8月19日,西南财经大学“乡约广府”实践队队来到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深井古村,进行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感受深井古村的微改造变化。

深井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村内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宗祠、塔等,既延续了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这里曾是明清时期中西通商交往的重要门户,是清政府“一口通商”时期的“法国人岛”——外国商人的居住地,也曾是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乘坐“永丰舰”脱困的地方,但也是广州的贫穷村。深井经联社集体收入一直低下,近年以来村民年终股红分配情况,处于全区垫底水平。

在与村支书访谈的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为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深井村村民的收入水平,从2016年开始,深井村开始微改造工作。深井村通过打造步行“历史径”的方式,将沿线节点的历史建筑遗产活化,展示深井村的历史故事和民俗文化。

根据调研走访,团队了解到,村子修缮古建民宅,重塑其空间与内涵,激发其当代活力。在村书记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村里的公祠。与只用来祭祀的公祠不一样,前山凌公祠如今成了咏春训练基地,广东省咏春专业委员会常委伍少华在这里开了一个免费的咏春拳培训班,带大家一起强身健体;凌氏大宗祠,则成了村民大会、文艺表演、图书阅读、运动休闲的活动中心;景客凌公祠,则由一位收藏家和手工艺人合租,用于个人藏品展示和经营服饰、针灸推拿等服务。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了解了深井村深远的文化历史,感受到了古建筑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加为这座古老村子感到震撼。
图为“乡约广府”实践队参观深井教育文化展览馆。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吴宇桁 摄
 
不仅如此,团队还发现深井村通过继承发扬手工艺传统来进行村庄微改造

外出工作的深井村村民林伟豪五年前租下景客凌公祠成立了一所女红学堂,和10多个老师签约,吸引深井村留下的女性学习传统工艺,其中包括绒线钩针、手工扎染、制作花式盘扣、口金包等。深井工作坊举办了两次深井古村蜗牛市集,聚集36位“掌柜”,涵盖女红,花艺,创意手工,烘焙,艺术表演等方面。让游客体会深井村的“慢生活”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共创消费帮扶新模式。

凌燕金是一名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黄埔区长洲街深井社区的一名资深绣娘。进行深入访谈后,成员们了解到,她在退休后将娴熟的刺绣工艺融入基层社会事务,不遗余力推广刺绣文化,发扬深井刺绣精神。2018年夏,凌燕金在深井古巷开设金绣手工坊,传授手艺。金绣手工坊成立后,凌燕金一方面严于律己,继续学习研修广绣与欧洲绣两种文化,与同行交流新技术;另一方面,她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立体绣花工艺改良融合,希望年轻人能爱上这种简单而有活力的传统技艺。与此同时,凌燕金多次协助长洲街道、深井社区、义工社团等组织设计主题丰富的刺绣公益宣传及手工课堂,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支持。村领导也希望通过扶持金绣,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开拓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发展的新路径。

在参观过程中,金绣展览馆里特色精美的金绣作品给实践团成员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参与刺绣的过程也让大家体验到了刺绣的乐趣和魅力,更加坚信金绣等文化产业将给深井村带来更好的未来。
图为实践队进入金绣展览馆参与金绣体验,凌燕金热情招待并耐心指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悦淇 摄
在采访村民们的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村民们对村子现状很满意,他们认为这里风景宜人,鸟语花香,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桃花源般的深井古村,令村民们不舍得离开或失去。但为了建成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深井村不得不做出改变。采用微改造,保留古村原有的历史风味,打造特色乡镇,既能提高村子收入,又能保留古村特色,是当下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
图为实践队采访深井古村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楠 摄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微改造带给深井古村的活力。团队成员表示,在“探访深井古村,探寻乡村振兴中的变迁痕迹”的同时,要与村民们共同探索微改造带动乡村振兴的途径。
 

 
作者:陈翠銮 来源:西南财经大学
  • 【青春建功 实践铸魂】乘全国生态日之风,中南学子洋湖寻“
  •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弘扬老红军精神,重走大别山之路
  • 三下乡:在合肥市延乔路学习先辈精神
  • 西南财大学子探访深井古村,探寻乡村振兴中的变迁痕迹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