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振兴,华师学子这样做
2023年7月5日至7月9日,为探索推普服务社会应用和人民群众需求新手段,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烁风队前往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嶂背畲族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普通话推广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嶂背畲族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畲语遗留地,居民日常也使用客家方言进行沟通。因此,嶂背整体语言环境非常复杂,既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又是广东省内多重方言错杂的地区。为了解服务地普通话运用总体情况,服务队员深入嶂背畲族村,发放推普调研问卷、与村民积极沟通,摸查当地少数民族生活情况与语言特点,为后续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民族地区推普工作奠定基础。
烁风队通过前期对实践地点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到这里的孩子平常基本使用方言进行沟通,他们的父母辈普通话水平也都不是很乐观。学生的普通话掌握情况,以及发音的标准程度都低于平均值。烁风队支教队员表示,本次推普工作是烁风多年以来遇到的较为严峻的挑战。但正因如此,这才是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意义所在。
基于以上情况,烁风队推普工作以“推普助力民族乡振兴”为总体目标,内容包括背景调查和正式的推普课堂等。队伍设置了普通话推广调研小组,深入附近的村寨,一家一户地进行家访,以期了解当地总体情况。根据汇总的资料,在村中的学校设计点对点的推普课程。比如为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开展读书会的系列语言训练,包括配音、诗歌朗诵,以及汉语和畲语的对照训练。
在嶂背耀伟畲族小学,烁风队员开展了“典耀中华”四大名著读书会、“话叙赤情”快板宣讲课堂等系列趣味推普课程。
四大名著读书会上,队员利用H5技术与数字藏品引入,带领孩子们徜徉西游的奇幻世界、演绎三国的风云对决……课程最后,邀请学生参与“趣配西游”配音与“小小好书推荐官”读书介绍会环节,获得了孩子们的热烈反响。以“声”入人心,以“音”展经典,让孩子在新颖有趣的形式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巩固课堂推普成果。
为引导学生自觉把握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将标准普通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普通话自觉与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烁风队开展畲语、普通话双语音乐合唱课堂,立足服务对象所在地的少数民族方言,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同一歌曲中畲语和普通话的表达差异,以歌唱的方式向学生教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话表达。
服务队员以歌曲《水墨青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学习双语歌曲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尝试用双语演绎歌曲。童音稚嫩,维系起普通话与民族语言间的联系;童歌远扬,把普通话推广到村中的每个角落去。
在推普实践中,烁风队队员留意到了一个特别的孩子。这个孩子叫钰娣,平常比较喜欢用方言沟通,包括与父母都使用方言交流。队员表示:“我们刚来的时候,钰娣一开始是跟我们说方言。后来我们留意到这个情况,就经常拉她搞普通话“特训”,没想到效果居然不错。”
后来,钰娣的普通话越说越好。通过这件“小事”,队员认识到了推普工作的“大事”:语言就是培养学生获得感的一个过程,而且要给学生创造环境。如果旁边的同学,他的家长都说方言,那么学生肯定不愿意说普通话。这就要求老师积极主动地找学生说普通话,在语言环境的浸润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你让这个孩子觉得,她是有能力用普通话能顺利交流的,就会越来越愿意说,也会越说越好,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反馈嘛。”最后,烁风队员总结。
钰娣很喜欢看书,尤其是《三国演义》,所以她对读书会课程特别感兴趣。队员称,队伍开展读书会的时候提的问题,钰娣基本上都能答出来。当她发现自己能用普通话跟别人讲《三国演义》的故事的时候,自己也特别高兴,拉着老师不停地讲。后来队员还邀请她录制了“品读三国”读书视频。
看到钰娣的改变,队员感叹道:“我觉得我也会一直记得这件事,记得这个孩子,她读三国的热情,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希望钰娣的成长也能推广到更多地区,更多孩子身上。”
烁风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普通话推广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维系各民族团结统一,遵循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以标准普通话与规范汉字,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明媚的蓝天。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烁风队一直在路上。
作者:刘晨曦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烁风实践服务队
- 文明会古都 魅力新火洲
-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青春三下乡|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赴新疆“文铸火洲”红色文化宣讲实践团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 08-30
- 学深悟透精神 凝心聚力前行
-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青春三下乡|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赴新疆“文铸火洲”红色文化宣讲实践团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