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西安探讨“好人”作用机制,铸魂乡风文明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从而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西安探讨“好人”作用机制,铸魂乡风文明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长安区砲里街道鹿塬村采访“长安好人”道德模范于山虎。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宣扬于老师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传承事迹,鼓励新时代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沃野,身体力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于山虎是长安区砲里街道鹿塬九组村民,年轻时志愿参军报国去新疆边防部队,转业后自愿留疆支投身当地脱贫攻坚工作,退休后返乡创办书画班无偿传受业解惑。他曾多次参与公益活动甚至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众,其事迹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支持,受到《西安日报》等媒体报道。
7月19日下午两点,西安工程大学师鑫同学一行五人的实践团,驱车前往长安区新文明实践基地鹿塬小院,于山虎夫妇用新疆的待客之道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随后对于老师夫妇进行专访。
采访中,于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谈及返乡投身家乡建设的事情更是心潮澎湃。于老师说道:“过去不像现在,数千公里能朝发夕至,回乡还是很艰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哪。我想念我的根——这片生养我的黄土地。
返乡后,我和爱人李新玉合计在自已的小院办个书画班无偿教乡村孩子,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本应该安享晚年的于山虎夫妇成为乡村儿童
心灯的点灯者。
紧接着,于山虎夫妇带领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鹿塬小院及乡村孩子的“教室”。孩子们平日在小院学习,如遇饭点于老师夫妇便下厨做饭给孩子们吃,帮这些乡村家庭省不少心力。“我们原先计划面向鹿塬村的二十几个孩子,但没想到报名就有七十多人,政府知道此事把老村委会办公楼让出来挂牌当‘教室’。”于老师介绍道。
于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教室时,对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赞不绝口,他
特别介绍了一个先天有缺陷的学生,在书画班学习后收获一技之长,可以借此在
今后安身立命,这便是于老师创办书画班的初心。
于山虎老师是一个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家中陈设充溢着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元素。鹿塬小院曾举办了“走进鹿塬小院,分享快乐时光,喜庆党的生日迎接党的二十大文艺演出”。在之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明实践宣讲现场,于山虎等四位老师一起排练的快板节目深受村民喜爱。于老师提笔挥就“中国梦”三个大字,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殷切期望。
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深入体悟于老师多年来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受益良多。于山虎夫妇的“好人”作为让乡村孩子拥有了一个学习艺术、感受中华传统美学的机会。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西安探讨“好人”作用机制,铸魂乡风文明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会以于山虎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的大局观,继续发扬他这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师鑫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聚焦生态地质,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 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响应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