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创造无障碍的城市环境,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行动”,从民生服务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心”期望•无障“爱”暑假实践团赴辽宁省大连市以城市无障碍服务作为实践主题,致力于以项目化信息挖掘、感知化生活体验、分析化需求痛点“三位一体”推进无障碍建设。
全领域挖掘整散信息,知当下
力求调研思路更加合理,队员采访了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傅鹤宇老师与无障碍志愿团队负责人,从专业角度获悉当前无障碍建设情况及障碍群体概况,拓宽团队思路,拟定调研方案。
队长肖林主持前期会议,各队员积极分享了自己前期调研的成果,利用互联网优势,立足各自家乡情况,读政策,查数据,看论文,三管齐下,集思广益,共整理资料28000余字,为无障碍寻求新思路、新灵感。
全过程感知方圆生活,观民生
为从障碍人群的角度观察,实践团采取眼罩蒙眼感知视障群体,借用轮椅行走感知肢体残疾群体。主客观结合贴切实际体验,在国家标准指导下,实践团使用坡度仪、卷尺等工具对无障碍设施参数进行测量比对,并以自身感受进行主观评分。
在大连市相关组织联络下,实践团采访到7位残障人士,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难以满足不同障碍群体的具体需求,并对未来无障碍社会提出自身期望。
全方位探索深浅痛点,析需求
“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实践团发放无障碍认知问卷有效回收121份,收集民众观点,针对最集中的关注问题展开讨论,初步认为无障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人人支持,人人建设”,实践团制作课件搭建平台进行一次内部简易手语教学尝试,预计新学期开展无障碍宣教活动。同时,为方便听障群体的精神生活需求,实践团录制有声书上传至相关志愿团体。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不仅以学生的视角去了解当前无障碍建设,也收获新点子,汇聚新思路,为助力城市无障碍建设进行尝试性探索,向今后无障碍服务提供大工学子的点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