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关于当今中国红色基因的传承转化情况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CUMT星火燎原团队社会实践——踏四方燎原星火之迹,立天下开辟黎明之心
  摘要:正如同习总书记所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在新时代中不断发挥枫桥精神的创新动力,推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解决民生问题。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本次“新四军指挥纪念馆”之旅,实践团队立足于探索党在抗日民族救亡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战争、民心、讲好中国故事等各方面有了新的感悟与体会,并积极力求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将之转化实现出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做到每一个当代青年应有之责任。踏四方燎原星火之迹,立天下开辟黎明之心——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关键词:枫桥经验;为人民服务;抗战精神;革命精神;改革开放
  正文:
  在本次社会实践的策划中,CUMT星火燎原团队先是搜集了当今社会中有所缺失的方面,再分别表明各自对于相对问题的看法,最终投票决定了实践的主题。我们考虑到现如今社会对于红色基因传承的不足,并观察到这与各地的红色文化遗迹的形式开展有所关联。为了达到网罗四方、涵盖中原的效果,选取了五个省份的经典红色文化纪念地进行调研,希望能在历史的顺延时期上,空间的广阔上,都获得优秀的调研成果。在调研中,我们希望对当今红色基因传承形式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加广泛地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被更多国人所学习铭记,并真正做到将其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并联系到近期来红色文化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讲好中国故事”问题,我们对红色文化进行思考发展,力求将其本质精神脱离时空的局限作用于当代社会生活中,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推波助澜,为党的自我革命贡献一份力量。
  一、革命时期
  (一)新四军苏北指挥纪部纪念馆
  2023年8月8日,CUMT星火燎原社会实践团队扬州分队前往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学习党的历史发展,汲取党的精神力量,积极将所思所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等问题的解决措施。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塘头村,是党在抗日时期新四军苏北部队的指挥部,在中华人民危机关头的重大抗日战争苏北战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军部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指示,率苏南主力经扬中县北度长江,到江都区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7月25日,苏北挥部挥戈东进,击溃国民党一部并歼灭江苏省保安第4旅主力近2000人,开辟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苏北指挥部在营溪战斗、攻克姜堰、解放黄桥等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指挥作用,特别是在决战黄桥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是我们党在抗日时期中战场的主力军。这其中体现出的指挥看齐意识和其转化出的顽强的抗战精神是我们当代社会需要学习的,是可以焕发出新形式色彩的党绵延不断的传承精神。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新四军,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馆内呼吁群众参军的金色大字振奋人心,从“东西不还不走,水缸不满不走,地不扫不走”的规定到“三大纪律,六项要求,十项注意”,新四军始终关注民生、爱惜人民,这一面墙的鼓舞话语,正是拥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本次“新四军指挥纪念馆”之旅,实践团队立足于探索党在抗日民族救亡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战争、民心、讲好中国故事等各方面有了新的感悟与体会,并积极力求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将之转化实现出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做到每一个当代青年应有之责任。踏四方燎原星火之迹,立天下开辟黎明之心——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长春市二道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⒈简介
  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长春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是中国较大的烈士陵园之一,包括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公墓和九龙源社会公墓,是长春市新开发的国有永久性墓地。长春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和长春烈士陵园一起成为长春市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处胜地。作为长春市集中安葬革命烈士的大型陵园,每年清明时节、著名烈士纪念日时,社会各界群众来此凭吊祭扫、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同时也成为许多单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仪式,团员入团仪式,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及成人仪式的首选地点,先后举办了刘英俊等50位长春英烈事迹展览,有200多个单位前来参观。陵园管理中心年均接待参加活动人员l0万人次以上。
  ⒉历史沿革
  春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坐落在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占地面积80公顷,集中安葬了早期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912位。其中,无名烈士524位,朝鲜人民军烈士79位,另有较早参加革命、建国后逝世的老干部60位。
  陵园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基础设施和环境实施改造。
  1998年投入130万元,将市区周边散葬的烈士陵墓统一安葬于烈士陵园;2000年投入200万元,建立了长春革命烈士纪念馆;2004年自筹资金40万元,与携手共建了吉林省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将烈士陵园的社会功能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在环境改造上,2001年以来,投入1200余万元,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水工程,栽种各种树木21万株,草坪植被6万平方米,修建水库护坡2300延长米,生态园林建设粗具规模。
  ⒊展示内容
  在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方面,陵园圆满完成约40万字的建国前长春市烈士英名录的编辑出版工作;完成建国后长春烈士主要事迹的组稿工作;约30万字的长春英烈书稿及相应的文物史料、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亦初步完成。正着手对刘英俊、杨林、史云峰、蒋筑英、陈岱山等长春著名烈士文物史料进行收集整理。
  陵园高度重视与社会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先后与长春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团市委、党史办建立了密切联系,精心组织承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与几十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长部队建立了共建关系。全党、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重视。陵园先后与数十所大、中、小学结成了共建共育对子。许多单位的党员入党仪式、团员入团仪式、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及十八岁成人仪式在烈士陵园举行。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1996年以来,陵园还先后集中举办了刘英俊等50位长春英烈事迹展览,有200多个单位前来参观,受教育群众累计20万人次以上。
  (三)“八女投江”殉难地
  “八女投江”的事迹是我国14年抗日战争历史上的壮烈一页。85年前,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英勇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战歌。
  “乌斯浑河畔,应有烈女标芳”。抗日名将周保中1938年11月4日在日记中这样缅怀“八女投江”。如今,硝烟远去,在“八女投江”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纪念馆、纪念碑、英烈群雕等纪念设施依然铭刻着“八女投江”的壮举,当地干部群众传承“八女投江”红色文化,正奋力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新画卷。
  1938年,日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五军主力部队向西南远征。10月下旬的一天,远征回返的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百余人队伍,行至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畔。日军闻之集合1000多名日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带领8名女战士将敌人吸引过来,大部队乘机转移。8名女战士弹尽粮绝,宁死不屈,毅然投入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2006年八女投江纪念馆大楼开始筹备布展,于2011年7月30日正式开馆。纪念馆共分五层,有4个基础展厅、2个临时展厅,基本陈列包括:八女投江事迹暨牡丹江抗日斗争史实展、革命英烈事迹展、牡丹江历史陈列展。以大量的真实的武器装备、文物文献等展品,辅之以语音导览、环幕影院、电子翻书、故事墙、幻影成像等科技手段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手段展现牡丹江抗战十四年的艰苦历程。
  位于牡丹江市江畔的“八女投江群雕”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她们伴随着抗日战争成长起来,敢于接受新思想,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命运。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君认为,八位女英雄代表的不仅是东北抗联女战士群体,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女战士群体,意义重大。
  (四)大同红色记忆馆
  大同红色记忆馆是大同市博物馆九座分馆之一,于2019年12月21日对外开放,在大同市博物馆的统一管理下,由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管理办负责日常管理。2019年被中共大同市委组织部列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20年被大同市纪委监委列为“廉政教育基地”、被大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列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2021年被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列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大同市委及大同市少工委列为“大同市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本馆展出藏品40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常设展“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展览以1921—1949年为时限,回顾大同地区中共党、团组织的发展历程,再现党领导大同人民开展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推倒旧政府建立新中国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
  走进记忆馆,历史的庄重迎面而来:斑驳而又黝黑的步枪、发黄且褶皱的书籍、陈旧却实用的农用器具、还有那如今已不常用的油灯。虽然它们现在作为纪念品都安静的摆放在各个角落,但是依然能够从展品简介的文字中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不屈与顽强。其中在参观抗日战争这个板块的展厅时,有关煤矿“万人坑”的内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万人坑”是日军在占领大同煤矿期间,疯狂施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残杀迫害从山东、山西、河南、内蒙河北、北京等地抓、骗过来的约6万余名矿工。矿工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矿井下,每天服苦役十几个小时,在日本法西斯统治下折磨而死的劳工不计其数。劳工死后被抛尸荒山野岭,造成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其中南沟万人坑死难矿工达六万多人,是大同万人坑中最大的一处。照片上的累累白骨令人触目惊心,幸存者的经历令人难过不已。日军在侵华期间反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万人坑”是无数惨案之一。这些深刻惨痛的回忆让我们明白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积极投身于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任务之中。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可以认识到,人的一生中,学校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社会则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更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改革开放时期
  (一)枫桥经验陈列馆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统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调整利益格局之复杂世所罕见。新征程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凝聚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这要求我们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纠纷特征变化,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支撑。所谓“枫桥经验”,最早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治理经验。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曾大力推广“枫桥经验”。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枫桥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于长期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其不仅具备充分的本土性特征,还在方法层面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正是其在继承历史、保证精神内涵不变质的基础上,把握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创新发展,将公共服务的供给同时代现实需要有机结合,才彰显出更强的生命活力。“枫桥经验”历经数十载而历久弥新的力量源泉,便来自其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涵。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党的根基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还是对党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为人民服务”是“枫桥经验”诞生至今创新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以理服人,少捕人,矛盾不上交”,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探索综合社会治理,再到新时代的“服务不缺位”,深刻彰显了“枫桥经验”尊重人、重视人、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立场。这种价值立场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入群众、相信群众,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第二,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且坚持群防群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矛盾风险预防化解、公益帮扶、法治宣传等方面形成协同治理网络。除此之外政府部门积极吸纳专业力量进入基层治理队伍,发挥人才专业服务能力。
  “枫桥经验”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在理论方面极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枫桥经验”形成、发展和创新的根本保障。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实施“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发展引领、服务引领”的“五大引领”工程。
  而在实践方面,“枫桥经验”经历了从社会管制经验到社会管理经验,再到社会治理经验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不断丰富发展“枫桥经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使“枫桥经验”从浙江的“传家宝”“金名片”上升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典范。它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成为我们党领导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更加把握社会矛盾的新变化,在“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社会发展及治理的新需要,坚持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治理理念,更好发挥人民群众作用,迈向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总结:
  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对周围同学的采访,我们得知目前红色革命文化在当代青年身上分量有所不足,于是我们结合自我经历和周边环境开展了此次实践,一则是想通过走访著名红色文化根据地的行动来加强自身素养建设,二则是想作为一个良好的例子让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学习红色文化的队伍中,最后也是想尽力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传承者,希望红色文化像星星之火一样,可以燎原。我们力图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根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对红色文化进行更好地学习继承,在日后的祖国建设中起到一份自身的微薄之力,以积小流而助力一个大国的崛起。
  背上每一个当代青年应有之责任,踏四方燎原星火之迹,立天下开辟黎明之心——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文献:
  [1]杜甫.杜甫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中国矿业大学:孙弋、巫子昂、孙暄皓、李葳、孙庆博
  
作者:孙弋、巫子昂、孙暄皓、李葳、孙庆博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
  • “萤火之行”社会实践团开展“语音强基计划”乡村助学行动
  • “萤火之行”社会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 “萤火之行”社会实践团持续开展助老助学活动
  • “萤火之行”社会实践团临时团支部成立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