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7月25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桂文化考察队”前往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开展为期7天的桂文化考察活动。此次考察活动旨在让学生走进桂林阳朔,亲身体验阳朔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广西的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学习并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广西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漓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考察团的第一站便是阳朔县高田镇月亮山古寨。古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木质民居散发着浓浓的壮族传统风情。寨民热情地表演了寨子著名的民族舞蹈《月缘》。舞者身着侗族传统服饰,腰部缠绕彩带,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极富独特的民族风格。小队成员也是亲身参与到了当地的民族舞蹈之中,感受到了这种舞蹈所蕴含的侗族文化内涵。

随后,考察团来到了阳朔西街。西街两边店铺林立,青石板路和马头墙建筑充满古老的客家风味。在街道两边,既有年轻力壮的侗族阿哥,还有热情好客的壮族阿妹,紧临的漓江两岸峰峦叠嶂、层林尽染,阳光洒在山巅的苍翠树木上,波光粼粼的漓江就像一条青色的丝带,将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子连接在一起。不少游客选择租界当地传统服饰,途中小队成员还遇到一位外国友人,队长与其进行亲切交流,为国际友人传播弘扬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下午队员们还逛到西街上的古戏台,这座古戏台历史悠久,曾经是客家人聚会交流的重要场所。

第五天上午,考察团来到大榕树景区,绕着千年古榕树环行一周,这棵古树根枝错落,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茂密的树叶遮天蔽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最后,考察团来到金水岩的山中古寨。在这里学生们参观了客家土楼群,这是一个由5座不同时期建造的土楼组成的建筑群。土楼的门洞式结构非常独特,学生们看到每个土楼门洞的造型各异。土楼内部采光良好、空气流通,适宜居住。土楼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客家先民巧妙的建筑智慧。学生们参观土楼时,还有幸欣赏到土楼居民表演的客家山歌及传统舞蹈,非常热闹。客家山歌听起来旋律悠扬,舞蹈动作灵活流畅,在离开之前,小队成员还与当地壮族阿哥阿妹们一起参加了当地的非植物文化遗产活动“壮族祭火”,学生们对客家文化的魅力有了直观的感受。为期7天的实地考察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对侗族和壮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入的认识。通过这次桂林阳朔的桂文化考察,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桂林这片热土上独特的民族文化。阳朔古镇作为桂林桂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保留了壮族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也吸收了汉族的手工艺技术和商业文化。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桂林民族风情”。这种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弘扬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