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落实文化自信理念,共建和谐家乡

发布时间:2023-08-2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深入贯彻文化自信的思想,泽园书院宁苏连津小分队以家乡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家乡红色文化的深入考察、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家乡红色文化、向家乡宣传新思想,为提高文化自信贡献青年力量。

走访梅园新村开启尘封红色记忆
暑期社会实践开始之初,泽园书院宁苏连津小分队便通过走访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来开启了一段尘封的红色记忆。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曾在此办公和居住。步入馆中,率先入目的是典雅庭院中屹立的周总理高大全身像,似和煦地看着前来参访的组员。馆内陈列了大量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献资料,这珍贵 遗物让组员切身体会到我党与红军的爱国爱民情怀。
二楼的墙壁上,扑面而来的是周总理问的一段话:“只要不背叛人民,永远依靠人民,我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就一定会有出路!”真诚的话语生动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对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
  
(图一: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拍摄人:郑琳萱)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私忘我的崇高革命精神,激励着组员、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行!

二、走进冲山领略军民一家情
(图三: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拍摄人;孙玉)
随后,小分队来到了苏州市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开启下一段家乡文化探索之旅。1944年新四军在冲山小岛上遭遇日军的围困,靠着当地百姓协助后得以安全脱险,这就是有名的“冲山之围”。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不仅纪念着这一突围中牺牲的新四军战士,也是冲山村淳朴民风的一个象征。组员们通过乡村红色基地的走访,对家乡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借广大自媒体对家乡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宣传。组员还通过对游客的采访了解到当代青年对家乡文化的认知缺陷,这更加坚定了组员宣传家乡文化的信心。
同时小组还联系当地政府人员,希望进一步地宣传红色文化,得到肯定后小组组员和政府人员一起组办了露天电影,通过影视的宣传让家乡人民了解到更多的红色文化。

三、步入陵园,告慰伟大革命烈士
紧接着,小分队来到了连云港市安峰山烈士陵园,开始了接下来的一段家乡文化探索之旅。安峰山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安峰山事件”中死难的烈士而建。1947年2月,北撤的干部应要求南返淮海区原地坚持斗争。当遭到国民党军的包围,干部队员虽奋力突围,仍伤亡近千人,这便是惨烈的“安峰山事件”。此次探访警醒着组员铭记着那些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们,铭记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的爱国精神,教育组员们为祖国勇往直前,为民族独立与复兴不懈努力。
 
(图七:安峰山事件烈士纪念塔,拍摄人:陈旭)
 
四、走进“西花厅”,感受伟人风采
随后,小分队走访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启了最后一段的家乡文化探索之旅。
周总理夫妇和天津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的学生生活和革命生活是在天津开始和度过的。就像邓大姐讲到的:“我的童年,我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我的学生生活,我的革命生活,是在天津度过和开始的。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
(图九:周恩来创建觉悟报社,拍摄人:潘俊元)
在纪念馆中处处刻画着周恩来总理对我党、对人民坚定的初心。馆内还展示着后期饱受疾病折磨的周总理勇敢面对死亡,积极工作、关心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情形,这让组员无不动容。
作为中华儿女,生于斯,长于斯,回报于斯。小组组员都认为要更好的传播家乡红色文化,用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将它贯彻于新时代之下,让红色种子在家乡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文化建设得越来越好!

 
作者:孙玉、郑琳萱、潘俊元、陈旭 来源:宁苏连津小分队
  • 落实文化自信理念,共建和谐家乡
  • 情暖空巢老人,助力温情乡村
  • 情暖空巢老人,助力温情乡村
  • 学校在2023年继续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广大青年学生拥有一次在基层锻炼的机会,使我们将平时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更
  • 08-2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