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巢湖学院赴祁门县“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采访目连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叶正初

发布时间:2023-08-1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更深一步了解目连戏的发展与传承问题,2023年7月5日,巢湖学院赴祁门县“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在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对目连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叶正初先生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中,叶正初告诉实践团徽州目连戏起源于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创造出郑本目连戏。目连戏较为接地气,主要描写日常生活的红白喜事,教育意义极强,强调因果报应、换位思考,倡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目连戏现如今有91个曲牌,这便是91种声腔,主腔将儒、释、道相融合,是三家思想的集装箱、民间文化的博大载体,还带有徽池雅调的特点。
  对于现如今目连戏的发展难题,叶正初做了概括。一是基于当前社会现实,人们平时要为生活所奔波,大多数年轻人可能会选择出门务工,这就导致缺少新鲜的血液注射到目连戏中。二是目连戏的演员大多是农民,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概念并不深刻,而是以经济利益为主。三是剧团演员多为农民,没有系统化的训练,往往是以师父对弟子口传声授,但每个师父的唱的韵味都有差别,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叶正初就目连戏的发展也一直付诸实践去解决问题。在采访中,实践团得知叶正初先生已经组建了少儿培训班,主要针对当地的中小学生,他自费购买空白脸谱和颜料,闲暇时间教学生画戏剧脸谱,让孩子们了解目连戏文化;他一边收集资料一边提供学习机会,将目连戏做成小人书,让非遗文化进校园。在演出方面,叶正初先生经常通过个人出资的方式去支持农民演出,传承目连戏。叶正初还就目连戏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改善,他自制简谱规范目连戏,使之系统化、体系化,取代了师父与弟子口头相传的模式,大大减小了学习目连戏的难度。叶正初告诉实践团,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在当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的根基。作为目连戏的传承人,叶正初先生不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还积极探索如何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为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柳文杰 来源:巢湖学院赴祁门县“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
  • 巢湖学院赴祁门县“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
  •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
  • 广东二师学子三下乡:公益助农,温暖两江
  • 送科学给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 送科学给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科普现状,同时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将“双减”工作落实到细处,在滁州市组建了社会实践小分队进行科普调
  • 08-11
  • 回收废弃口罩,保护绿水青山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就废弃口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