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凝聚历史精神,传承文化辉煌

发布时间:2023-08-0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多彩大学生网7月25日讯(通讯员 赵一蒙 王涵 黄晓玉)7月14日,为传承弘扬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由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组成的“遗”脉相承社会实践团队在徐州多地开展以“文化遗产铸硕果,‘遗’脉相承开新花”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社区宣讲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保护,传承优秀非遗文化。
       汇聚青年力量,增强非遗认知首日,按照计划为吸引更多市民的注意和参与,实践团队选取了徐州市民休闲放松常去的云龙湖公园作为调研地点。傍晚4点,团队成员来到音乐厅广场,此时广场上已经陆陆续续有市民前来锻炼身体,也有小朋友成群结队的玩耍追逐。
       实践团成员随机寻找各个年龄段的市民进行科普并填写调查问卷,将科普主题定为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发展。从非遗的历史渊源、价值意义、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多媒体展示以及现场示范,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通过科普的方式向市民介绍了徐州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多个传统非遗技艺和民俗习惯,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创新性的非遗传承项目和企业。
       现场音乐轻快增添了活动的欢乐氛围。广场上,市民们有的正在认真聆听着实践团成员的科普解说,有的则在互动展台前观看实践团成员制作非遗工艺品,了解着传统技艺的奥妙。一群小朋友围在实践团成员身边一边跟随着成员的示范,一边兴奋地跃跃欲试,尽情体验自己的技艺天赋。
实践团成员为市民进行科普调研(1)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市民进行科普调研)
     “发展传承非遗文化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要让更多人认识和热爱这些历史的瑰宝!”实践团激动地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特色和智慧,代表着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实践团成员们科普非遗可以唤起市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也激发了市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民族精神的思考和传承。通过对非遗的学习和参与,非遗文化日渐融入到市民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聚焦传统非遗,渗透社区文化。次日下午,队长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滨湖社区进行宣讲,为社区居民详细讲解徐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空忽降大雨,但并没有浇灭实践团成员和居民们的热情。活动顺利开展既靠居民们的积极配合,也离不开实践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详细的对接与活动安排。
       会议厅内悬挂着亮眼的宣传横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场地布置得整洁而温馨,摆放着展台和展板,上面陈列着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品。展品丰富多样,有传统手工艺品、传统乐器、非遗技艺展示等。
社区居民倾听实践团成员讲解(2)
(图为社区居民倾听实践团成员讲解)
     “徐州非遗有很多,比如徐州琴书、徐州香包、徐州花鸟字云龙编结工艺等。”“曹氏香包还挺出名的嘞,我家里还在门厅那挂了一个!”“我们老一辈人都是听徐州长大的,但是现在唱的人少了,听的人也少了。”原来徐州那么东西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居民们聊得热火朝天,活动现场的氛围温馨而热烈,分享着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体验。一位老年人拿着自己织制的手工艺品,引起了周围人们的议论和赞叹。
       面对居民的热烈讨论提问,实践团成员们并没有感到不悦,他们耐心回答了所有问题,最后总结道:“非遗拥有多样性和地域性,也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技艺,希望通过这次宣讲可以深入了解徐州的非遗文化,同时也鼓励大家去了解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扩大文化的视野。更希望能够大家将传统与现代技术生活相结合,让非遗真正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宣讲(3)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宣讲)
       实践团成员说:“非遗的宣传和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几次宣讲活动就可以做到的,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会努力扩大影响力,让非遗发展一直向前进。”
       实践团队的成员表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去守护这份历史的精华,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和传承非遗。
实践团队在云龙湖广场合照(4)
(图为实践团队在云龙湖广场合照)
作者:赵一蒙 王涵 黄晓玉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遗”脉相传社会实践团
  • 凝聚历史精神,传承文化辉煌
  • 凝聚历史精神,传承文化辉煌
  • 暑假期间由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组成的“遗”脉相承社会实践团队在徐州多地开展以“文化遗产铸硕果,‘遗’脉相承开新花”为主题的暑期实
  • 08-09
  • 陕理工学子三下乡|地灾宣讲入乡里,走村入户访民情
  • 关爱老人健康,切断结核病源 ———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志愿者
  • “清肺之光,志愿‘柚’我”宣讲队:与巾帼同行,筑美好年华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