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是一名卫健系统党员应有的原则与觉悟,也是重症人的职业价值”,杨卫星说道。杨卫星是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21年以来积极参加支援仙居隔离点的新冠密接人员观察救治工作、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援沪期间任浙江省第十医疗队医疗救治组长,第4医疗队医疗组长。2023年作为浙江省台州第十一批援疆人才抵达新疆阿拉尔,并任职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副院长。2023年7月7日,塔里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掘援疆事迹,继承胡杨精神”红色文化宣讲团来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对援疆医生杨卫星进行采访。

杨卫星从事重症患者诊治工作已有10年,在科内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积极承担ECMO危重患者救治、科室DRGs管理等工作。在同事的眼中,略显书生气质的他却总是愿意担当最繁琐、最具挑战甚至最危险的工作。当疫情来袭,当时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杨卫星毅然冲上最前线。他说,作为一名重症人,因为敬畏生命,所以更应有觉悟去护卫生命。
在我们询问道最深刻的回忆时,杨卫星说,是在第三批台州援沪医疗队时。当时参加医疗队杨卫星瞒着父母,告知了妻子,但妻子已经二胎怀孕8个月,女儿也比较小,看到上海疫情数字不断上升,想到抗疫时间会很长,不禁心中觉得愧疚。在科主任张胜的勉励下,杨卫星最终还是决定坦诚告诉家人。庆幸的是妻子和父母都非常支持,只是在安全问题上反复叮嘱。接到出发通知,杨卫星匆匆和妻子、父母交代,却还是不好意思和女儿说明,只能告知她爸爸需要出差一段时间,在家听话不要调皮。看着女儿含泪答应,杨卫星百感交集,暗下决心一定要全力做好救治工作,早日平安回家。

杨卫星所在的第三批台州援沪医疗队由呼吸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设备技术专家、医务管理人员和疾控专家组成,主要负责临港方舱医院确诊患者的管理与救治工作。医疗队到达上海后,马上接到临时任务为上海海事大学2万名师生进行核酸采样工作,杨卫星也第一次在上海与病毒短兵相接。医疗队在48天时间里历经4次换仓,共收治2000余名新冠确诊患者,医疗队员无人感染,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返程。

“印象最深的是和方舱患者相处时为了健康互相支持的场景,那时候我们给患者过了集体生日,也有很多患者用感谢信等各种形式表达感激之情。”杨卫星回忆道,“这样的经历会不断鞭策我前进,更努力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文/康起瑞 摄/陈雨涵 易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