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为更好的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防灾减灾和科普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气候知识普及”志愿者团队前往店埠镇与周边乡村开展“气候智慧照亮美丽乡村”三下乡活动。
走进学校,贴近学生
7月10日,团队成员来到肥东县古河路小学,采访了部分师生,了解他们对气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运用程度,随后走进教室,向学生们讲解了极端天气与气象知识,普及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常见极端气候,随后与同学们进行了科普小游戏,在欢声笑语中增加了对气象知识的理解。

走进乡镇,感受一线
7月11日,团队成员来到了肥东县三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气候与农作物生产和农村开展科学常识普及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三官村的部分村委干部,他们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极端高温和气候干旱给当地农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他们采取的一些相对的保障措施,让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在农业一线普及气候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走进田间,感悟生活
7月11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马湖乡马湖村,走进田间实地考察并采访了当地村民,村民们多年的生产生活经验让志愿者们着迷,他们因地制宜采取农艺技术措施,如开展地膜栽培等抗旱技术研发推广;积极利用秸秆、杂草等进行覆盖、遮荫,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适时、少量、多次追肥方法,补充作物养分,降低叶面蒸发量,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耐旱力。同时科技的发展也让村民们可以更迅速准确的了解天气变化,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活动,同时也在采访中感受到了村民们面对极端天气的无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走进农户,关怀入微
7月12日,团队成员来到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站——杨塘村,团队成员在这里拜访了两位年长的老人,爷爷奶奶热心地向团队成员介绍他们通过地板角落湿润,空气闷热,身体烦躁等判断急暴雨的小方法。他们表示,虽然已经很久没有下地劳作,但曾经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端旱涝和极端高低温等对农作物生产的威胁依然历历在目,希望科技的发展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更安全的防范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次三下乡活动,正是团队成员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加强气象知识教育普及,既是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的重要一步,也是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翼,当时代的重担轮到我们来扛起时,我们也要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