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于奋斗,奉献实现价值。2023年7月7日,韶关学院“萤火虫”暑期社会实践队继续深入韶关市花坪镇花坪实验学校,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了安全教育、美育浸润、心理健康为主的实践活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安全大讲堂,趣闯知识关 暑期将至,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件又将进入高发季,为防止溺水意外事件和煤气中毒等安全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护能力,本次实践活动先从一堂趣味满满的安全教育课展开。
“如果我们的小伙伴不幸落水,对你发出求救,你该怎么做呢?”在预防溺水的教学上,实践队队员从了解什么是溺水到如何自救以及发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开展防溺水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巩固了预防溺水相关知识,了解了溺水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课中还将游戏与答题相结合,在紧张刺激的知识竞赛中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孩子们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实践队队员紧接着对孩子们进行了预防煤气中毒的教育科普,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主要从煤气中毒的症状、原因、如何预防煤气中毒以及煤气泄漏时的急救方法展开,通过理论宣讲、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及时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预防危险的发生,帮助学生巩固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美育入童心,非遗进课堂 韵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即使千万张,染出后也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扎染的韵味。为了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拉近与传统工艺的距离,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扎染课,从扎染的含义、扎染的历史发展、扎染的手法等角度入手,让孩子们接触扎染、了解扎染。

在实践队队员的耐心引导和鼓励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扎染的扎结技巧和染色的注意事项,开始了最期待的环节——动手操作,染料和小方巾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孩子们先将白色的小方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折好、扎好,有的还在白布上绘制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接着将染液按照自己的心意浸润在白布上扎染,感受扎染独特的神秘性,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扎法和染法,乐此不疲,现场欢声笑语一片。


带着未知、带着期待,孩子们慢慢拆开一幅幅不同的扎染作品,小小的扎染布,通过孩子们的折、扎、染、展四个步骤,展现在大家面前,每一幅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一张张美丽的扎染作品在微风中摇曳飘动着,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神秘独特的扎染不仅鼓励了孩子们大胆地进行创作,感受不同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还拉近了孩子们与中华传统工艺文化的距离,让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心理团辅导,拉近零距离 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而心理保育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为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带来了今日的最后一节课——“做 情绪的小主人”主题心理团辅活动。
活动一开始,实践队队员就以“挖呀挖”这首热门童谣拉开了序幕。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破冰”成功,更加了解彼此,使得团队氛围更加热络起来,将孩子们带入情绪的缤纷世界。

“剪刀石头布!”“哎呀,我又变回鸡蛋了。”孩子们在“成长三部曲”的活动中体验来自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沮丧情绪,也明白了面对成功时不得意忘形,面对失败不气不馁,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勇做情绪的小主人的道理。

吹吹吹,吹走烦恼与坏情绪。孩子们分别组成了四个小队,进行两两“吹乒乓球”的比赛,看哪个队伍吹得又快又准。比赛惊险又刺激!队员们都鼓足了劲在为比赛的选手加油鼓气,一时间,加油声、呐喊声充满了整个教室。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鼓足心中的烦恼,尽情地释放了出来,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活动的收获,在本次心理团辅中让孩子们认识到了不同的情绪表现、明白了不同情绪的利弊以及正确抒发情绪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
本次活动以结合实践队队员的专业特长,从安全知识宣传、美育非遗扎染、心理团体辅导等内容,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经过一天的相处,队员与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立了深刻的友谊,共同度过了一段充满爱意的快乐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