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了解陈巷镇西湖村农户玉米种植基本情况以及玉米种植各个时期的肥料的使用情况,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玉见振兴橙色耕读实践队于7月8日抵达西湖村,开展入户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入户进行玉米问卷调研
在指导老师叶德练博士以及基地研究生王啸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农户家中,实践队员在与农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户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使用土壤调节剂,更好地改善了土壤结构,根据推算能够减少56.3%的复合肥使用量,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中,当地采用的更多是高产高肥的种植方法,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在肥料上花下大价钱,遇到气候反常的年份就会遇到产收不成正比的情况。在与农户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在玉米基地建立之后,基地老师会对西湖村的玉米种植提出改善意见,并指导农户改进生产模式,以高产少肥的生产模式,让农户能够以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玉米种植,“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来干”这是在交流过程中,农户对于新的玉米种植模式的看法。

图为长泰区鲜食玉米施肥及土壤养分分析展板
实践队员在与农户的交流过程实践队员们也了解到,西湖村玉米种植较为普遍采用的是玉米-水稻-玉米的轮作方式,其中在进行水稻轮作时,部分受访农户表示,可以不用使用肥料,用玉米种植时剩余的土壤肥力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要的部分养分,结合前面的少肥增收模式,玉米-水稻-玉米的轮作模式将会进一步提高效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一天的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们认真总结调研成果,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农科学子身上肩负的重任,在今后将更加深刻学习总结回信精神,敢于自找苦吃,深入田间地头,做实干新农人。

图为玉见振兴橙色耕读实践队在西湖村村部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