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科大学子:走进古村,开拓振兴之路

      6月30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利用服务队”暑假社会实践团走访调研了洛阳市新安县传统村落井沟村,在土木建筑学院刘军瑞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一起去探访了这座河南省省级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新安县石井镇井沟村位于荆紫山脚下,紧临黄河,属深山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沟状。井沟村有一眼古井,是在石板上开凿而成的,村子因此而得名。井沟村地处连接两省四县的交通要塞,古时是洛阳通往山西垣曲的必经之地,两省的经贸往来带动了井沟村的发展。
图为荆紫仙山山顶风景图 。(曹梦瑶 摄)
      实践团提前与井沟村村支部取得了联系,村干部热情地提供了交通、住宿等诸多便利,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介绍了井沟村各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此次座谈会意义重大,不仅使我们对井沟村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还能让我们对我们的活动准备进一步完善,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
图为井沟村村委召开座谈会 。(曹梦瑶 摄)
      会议结束后,实践团便迅速地做好调整与准备,按照行程安排,前往井沟村开展活动。走进村落,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高大的院落,通过与院内的爷爷沟通得知,这座极具特色宅院便是著名的“赵家大院”。据说赵家是在明代迁至此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大院门前有三棵老槐树,是树龄有近600年的国槐,见证并荫庇了井沟村的成长。历史渊源也使得这座古建筑和国槐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地方。
图为赵家大院主人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宅院 。(曹梦瑶 摄)
      在了解完井沟村的基本情况后,实践团决定将队伍分成两组:测绘组、行动组;分别进行古建筑测绘和访谈等工作。活动开展前,先由指导老师刘军瑞老师领队对村落进行采风工作,通过探寻井沟村的古建筑,古井等,不难发现曾经碧瓦朱甍的宅院,经过历史的洗礼也难免变得破破烂烂。
图为赵家大院院内照片 。(曹梦瑶 摄)
       经过采风与筛选,实践团测绘组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古建筑开展测绘工作。通过对古村落古建筑进行测绘工作,可有效地掌握其房屋结构等诸多信息的一手资料;建筑作为文化积淀的历史反映,有效记录了建筑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百态。古建筑的破坏和消亡不仅是建筑界的损失,也是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损失。利用测绘技术对古建筑进行测量与绘制,不但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是为了使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进行的事前评价。同时测绘结果可用于研究和维护古建筑遗产,对后期建筑规划建设和遗产文化保护具有很大的帮助,为本土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测绘工作。 (曹梦瑶 摄)
       实践团行动组成员则进行采风摄影,访谈记录等工作;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村落的历史与发展历程;行动组成员继续深入村落,村民们仿佛也对实践团充满了好奇与疑问;通过发放问卷以及访谈等诸多形式,行动组在了解到了村落的基本信息后,也发现了它所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古村落一样,井沟村同样面临着青壮人口的流失和留守人口的老龄化、贫穷化等诸多问题,再加上村落偏僻等因素,使得其文化失去了不断发展延续的活力和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访谈工作 。(曹梦瑶 摄)
       次日凌晨五点,为了展现井沟村更为美好的一面,同时也为了表示村委对实践团的欢迎,村支书亲自带领团队成员晨爬荆紫山,领略仙山美景。一路上,村支书从年轻往事讲到任职经历,从处理小吵小闹讲到畅想乡村振兴;上山的路越来越难,但支书的脚步却越来越快,像是一位“孩子”急切地想要展示自己的“秘密基地”。到达山顶后,实践团成员无不被其风景所折服;随后团队成员与支书探讨起了井沟村的发展前景与振兴之路,面对着如此壮阔景象,大家仿佛对未来的路充满了信心与憧憬。
图为井沟村村支书与实践团成员一起探讨村落发展前景 。(陈帅帅 摄)
为期两天的实践结束后,村委再次召开座谈会,会议上指导老师对村支部为团队提供的支持表示了诚心的感谢,并汇报了实践成果:掌握了古建筑赵家大院房屋结构等信息的一手资料,调研了古村的古树、古井及风土民情;并为村落的振兴建言献策、提供了相关的发展思路及设计方案。最后,由村支书做总结,对团队的工作与建议表示肯定与感谢,并欢迎团队的下次到来。
图为井沟村支书、村民与实践团队合影留念。(曹梦瑶 摄)



 
时间:2023-07-26 作者:赵飞祥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三下乡活动实践团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活动
  • 湛科学子三下乡|初心滚烫,携手“童”行
  • 北京科技大学心悦京诚实践团非遗文化小课堂成功开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