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访宣纸文化园,体悟非遗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三百里泾县奉献给华夏文明的文化瑰宝。宣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柔、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等特点,从而享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虽享有其名,宣纸技艺的传承却出现了文化断层,青年一代主动去学习者寥寥无几。为更好地让青年大学生感受宣纸的魅力,探寻宣纸的技艺与了解其发展现状,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纸破天惊,守正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安徽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参观宣纸制作工艺流程,采访大国工匠,了解这项技艺的传承故事。
了解大美非遗,感受宣纸魅力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团队进入宣纸展览馆中进行参观,初步了解到宣纸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制作工序等,作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宣纸对原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十分苛刻。因此,泾县的地理条件、气候、水质,造就了泾县是宣纸制作的唯一产地。“轻似蝉冀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宜书宜画,不腐不蠹,一纸长寿千年,文书典籍、讲道经文、书画精品,大多赖此千古传存,这就是中国一绝—宣纸。随后进入二楼展览厅,为了保护珍贵书画作品,厅内禁止拍照,因此团队队员们以脑代笔记录精彩作品,进一步感受到宣纸与艺术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最后来到宣纸手工坊,在这里团队队员们可以亲眼看到制作宣纸的详细流程。
对话大国工匠,体悟传承不易
随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宣城市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晒纸工,宣纸非遗传承人、二十大代表毛胜利师傅。他从事宣纸制作35年,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第四批“大国工匠”、敬业奉献“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我们晒纸工人长年工作在40℃度以上的高温焙房里,尤其是夏天,焙房像蒸笼一样,还要保证技术动作的稳定,从早到晚汗往下掉,要不停地补水。”毛胜利师傅说话是不徐不疾的,稳,已经融入了这位大国工匠的气质中。一间焙房一把刷子,毛胜利师傅在35年里从学徒工成长为大国工匠,把“纸上功夫”练到炉火纯青。经他手晒制的600多万张宣纸,成品率高达96%以上。他告诉我们,自己忙了大半辈子,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晒好每一张宣纸,把它做到极致。
国家助力非遗,激励宣纸创新
宣纸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国家对宣纸文化的支持与关心。团队在调研中了解到,党和国家一直在积极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在宣纸文化上也不例外。在文化园我们注意到,江泽民书记来中国宣纸集体公司视察时曾题下“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并指示宣纸工艺要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这无疑是对于宣纸产业、宣纸文化的重大利好消息,也激励了当地传承宣纸文化、振兴宣纸产业的决心与信心。在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宣纸的古法制作工艺影像也作为开幕式的一幕,由此徐徐展开中华文化的画卷,向世界娓娓道来:宣纸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的魅力。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们深知非遗并非只是“活了千百年的民俗技艺”,更是国人祖祖辈辈心灵手巧的结晶,走进宣纸文化园,感受墨韵万变,纸寿千年,宣纸亘古不变的情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过程注重提高社会调查的质量,通过多样化途径深化社会认知,延续了以实践调研为主的活动形式,紧跟时代潮流,坚定文化自信。
 
时间:2023-07-14 作者:吴晓桐、郑辰宇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筑梦支教,感悟人生
  • 筑梦支教,感悟人生
  • 为响应淮北师范大学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2023年7月10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开展了一次大学生的农村支教活动。作为大学生,有幸成为了
  • 07-14
  • 采取行动,共同保护环境
  • 采取行动,共同保护环境
  • 珊瑚礁是天然的海岸屏障,具有消散波浪能量、减少海岸侵蚀、保护亚热带海岸线的潜力。此外,珊瑚礁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关键一环,有
  • 07-14
  • 探秘绿色“芯”模式,培养共富领头“羊”
  • “星火相承”三下乡: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健康
  • 探秘昆虫世界,结缘昆虫标本
  • 探秘昆虫世界,结缘昆虫标本
  • 2023年7月13日,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爱好者协会科普小队的志愿者们前往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西郊二村社区,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
  • 07-14
  • 重走红色旧址,追思革命先烈
  • 重走红色旧址,追思革命先烈
  • 河南科技大学“红心向党宣讲团”于7月10日重走商丘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秘书处旧址瞻仰先烈事迹,重温历史故事
  • 07-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