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财学子实地下乡听民声 普惠金融入农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普惠性。《“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优先行动,在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全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建设与发展明确了重点方向。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地方乡村振兴?6月28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阳光普照”小队为探究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减贫增收的影响,前往南京市六合区蒋庄桂花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采访干部,了解宣传情况
志愿者询问了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问题,桂花村村民委员会生产大队大队长周金高表示,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村内的农村商业银行开办了普惠金融的业务,但是实际办理业务的村民很少。在周队长看来,这种现象与村干部的宣传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年过五旬的他坦言:“我自己不是很理解普惠金融的含义,向乡亲们宣传的内容也不够专业、到位。”
深入地头,倾听村民心声
志愿者采访了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最多的周大娘,并了解到,周大娘的儿子教会了她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周大娘表示:“以前自己基本上只关注种田的东西,没有关注到新技术的应用,多亏了我儿子知道,让我学会了手机支付,解决了一些使用现金支付的麻烦。”住在隔壁的吴大爷则是请教周大娘之后才用上了手机支付。吴大爷说:“每年家里都有很多田要种,买种子太麻烦了,现在我用手机支付,在群里头就可以买到这些种子。”
通过对其他村民的走访,志愿者们发现村民们普遍不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运用数字普惠金融处理财产感到担心。村民吴奶奶表示:“乖,这个钱太多了,我手机里头都没有多少钱。”
整理资料,分析乡村现状
结合对村民和村干部的采访,志愿者们发现:干部和村民们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较难理解专业化程度高的数字普惠金融。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开通了普惠金融业务,但是村民大多只在乎农田的收成,对新政策新技术感到担心。与此同时,志愿者们也看到:村民之间会相互学习先进的技术,新一代大学生在新技术新政策下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反思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在此背景下,志愿者们集思广益,在反复讨论中得出以下对策:国家应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督和管理,设立信息公开制度。将普惠金融的业务办理情况定期在农村公示,增加村民们对普惠金融的实时了解,以达到增强信任的效果。政府应组织村干部们集中学习新技术新概念,让干部们能深刻领悟政策内涵。只有让担任宣传职责的村干部们精准把握政策内涵,知道如何将深奥的新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接受宣传教育的村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政策、践行政策。学校党团组织应充分发挥大学生下乡的作用,促进新技术新概念的普及。在寒暑期组织素质水平高的大学生下乡,举办政策解读会和数字普惠金融进家门活动,向村民们展示如何在手机上操作数字普惠金融并了解村民们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发现和完善政策执行中的不足。
谱写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画卷和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无论当下还是今后,适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下乡政策必定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普惠金融支持制度。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普及化,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支持制度建设的重点。当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遍地开花时,共同富裕的果实将会来到你我身边。
时间:2023-07-13 作者:郦忱阳 来源:阳光普照小队实践记录 关注:
  • “Cu-Zn”暑假社会实践团7月13日
  • 2023年7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Cu-Zn”暑假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前往莒南县沃土村的田野山头去了解该村的农业发展状况。
  • 07-1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