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勤俭节约,家风代代传

一镇十六将,千古的传奇,独山镇里每个地方都有将军们的足迹,这里是将军的摇篮,是红军的故乡。为探寻独山镇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南京财经大学红色血脉巡访团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对独山镇的四位革命先烈的后代和上百位居民进行了一系列采访,记录了当地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其中团队重点采访了胡正先将军和汪荣华女士的后代,也深切体会到了简朴勤勉家风的传承。
胡正先,1918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12岁参加革命,先加入共青团,被安排到通江总部去学无线电,后又被调到中央军委担任报务员,历任总参谋部三部局长、参谋长、副部长、顾问,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解放海南岛等著名战役,负责信息收集工作。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荣华出生于一个六安市郝家集贫苦农民家庭,先后加入少年先锋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期间负责青年妇女工作,后派到五区石头嘴,从事武装斗争,又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卫生部医务员;1935年3月任四川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副局长。也是1935年,刘伯承将军与汪荣华女士在成县结成了伉俪。

【家风需要言传身教】
通过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团队先是来到了胡正先老将军的家里,见到了老将军的次子胡东平先生,并对其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胡东平先生说到“这个节约这方面啊,我觉得我这个年龄给社会可能做不了更多的贡献,但是我可以减少一些浪费,至少在节能方面尽可能地做出一点贡献。这也是我从父母他们那一代人身上学到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因为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小时候我父亲他们穿的背心总是有破洞,很多补丁,这就潜移默化地给我们灌输了勤俭节约的理念。”
家风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在胡东平先生的口中,胡正先老将军并不多言,只是通过每一次的“身教”,让勤俭节约的这个家风代代相传了下去。
之后团队来到了汪荣华女士的侄子汪荣军的家里,分别采访了汪荣军先生和他的外甥汪勇先生,谈论了汪荣华女士艰苦朴素的性格对他们的影响。汪勇先生说“那个独山大桥,就是她想办法筹措资金来修的,却在后来别人说帮要修缮维护一下她的那个居住的地方时,持坚决反对意见,因为她觉得只是一个住的房子,修缮的意义也没有那么大,不必花费那些精力与金钱。她也总是会教育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创创造美好的生活,不能够歪门邪道,我们一直就是牢记在心,从内而外地去传承。”

汪荣华女士通过言传,与多年以来的身教,从而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后辈们耳濡目染,也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将优良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团队成员金灿说“在对先辈的优良作风的生动描绘后,一个个吃苦耐劳、思想作风正派,对组织和同志忠诚⽼实,⼯作踏实,朴素勤勉的党员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时间:2023-07-12 作者:蒋建红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关注:
  • 【青春建功 实践铸魂】小镇大爱:学思结合,开展特色教育—
  •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社会实践团“三下乡”:协力同心
  •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社会实践团“三下乡”:每个笑容
  •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社会实践团“三下乡”:趣味助成
  • 电信院特产宣扬赴德阳市龙升食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青春建功 实践铸魂】中南大学“七彩假期·筑梦江华”暑期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