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岁月在南京积淀了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内涵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7月1日起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金陵研学”文化宣传实践团赴中国金箔艺术馆、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三地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探寻南京非遗文化的暑期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了解和宣传南京非遗文化展开,重点在于研究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和金箔锻制技艺的具体内容和传承价值,并从中寻找宣传要点,得到属于大学生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方案。
金箔锻制,薄如蝉翼中国金箔的起源,与佛教文、皇家文化有关。尤其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法兴盛,金光灿烂,由此激发了金箔手工业技艺的诞生和发展。2006年,南京江宁被国务院授名为“中国金箔城”。走进中国金箔艺术馆,映入眼帘的是多种多样、灿烂辉煌的金箔工艺品。南京金箔系用真金经配比、化金条、压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戏、出具、切箔等十多道工序锤炼而成。从马车、屏风到佛像、宝座,经繁杂工艺制成的薄如蝉翼、光亮柔软的金箔贴于其表,使其焕发出别样光彩。

图为金陵研学实践团成员了解金箔锻制技艺的“配比”和“化金条”工序
南京云锦,寸锦寸金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始于东晋末年,具有通经断纬、挖花妆彩、挑花结本、夹金织银的特点,需经过装造掏范、障口、掏边、找断头、接头、拽花、摇纬、练梭、抛梭、挖花过管、妆花配色、织造打纬等十多个步骤。走进南京云锦博物馆,一幅波澜壮阔的云锦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从古代的官服、龙袍到现代的新式婚纱,从古代的行政区域地形图到云锦绘制的《蒙娜丽莎》,南京云锦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在新时代有着更亮眼的表现。

图为金陵研学实践团成员欣赏南京云锦博物馆“明代武官补系列(复制品)”展柜
金陵非遗,长兴不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古琴艺术、剪纸、云锦织造技艺、雕版印刷技艺、竹马、龙舞、金箔锻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南京的众多名片之一。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作为南京非遗文化的一个小型聚集地,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工艺,令参观者眼前一新。

图为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南京京剧脸谱”展位及手艺人现场制作展示
南京非遗文化丰富多样,但岁月流逝,许多技艺、文化渐渐黯然。借此机会,“金陵研学”实践团成员既了解到了从前接触较少的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和金箔锻制技艺,满足了自身的好奇心,也从相关陈列作品和文创产品中得到启发,找到了宣传要点,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宣传、保护和传承南京非遗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