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打造“黄梅挑花E+”项目,助燃乡村振兴新能源
本网讯(通讯员邹逸凡 潘鑫)紧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内容,致力于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大展身手,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黄梅县大学生联合会,于7月8日深入黄梅县当地特色文化,结合“三个+”转变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黄梅挑花E+”品牌项目,延长“地方+学院”合作链,有效促进“文化+乡村振兴”双轨并行、双向发力。
作为地方宝贵的精神文化载体,黄梅县博物馆依托典型性、代表性文化资源,在一器一物之间,深度诠释了黄梅县的“历史温度”与“文化高度”。此次实践团队员在黄梅县大学生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刘雄的带领下,在参观县博物馆、深入学习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推进馆校产学研成果转化融合。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队员们参观了“黄梅县红色文化”、“黄梅戏与黄梅挑花”及“岳家拳”三个分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员黄心蓝在展览黄梅戏服的玻璃门前驻足,望着珠璎宝石镶刻其上的服装,黄心蓝兴奋地说道:“这就是戏台上的演员最令我着迷的装扮!是我心目中的第一!”队员李林昌也感慨地说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今天真的受教了。”
立足于“走出去”与“看过来”两个方面,实践团队员在参观完后,便开始积极探索助力博物馆宣传的方式。队员们创建了互联网微社区,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联动团队自身“沁水润心”思政育人品牌,结合“习语润心田”栏目,在博物馆内自发讲解文物历史、凝聚力量,录制视频后上传云端,促进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的传播。“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变成了博物馆的讲解员,站在各种文物的玻璃柜前,为大家分享历史、解读文化。”实践团队员赖震修说道。
当日下午,刘雄带领实践团来到黄梅县国家级创客空间基地,积极开展国家非遗项目“黄梅挑花”的培训。实践团在一针一线中沉浸式体验黄梅挑花的魅力后,与黄梅县大学生联合会一起开展“黄梅挑花E+”原创项目,“万物皆可挑”的口号瞬间在直播间走红。不同于传统的“黄梅挑花+”项目,本次交流合作建立在品牌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成果之上,在探索“数字信息化文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利用网络直播载体为大家分享挑花技巧、与观众互动交流。
合作的最后,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季晨昊为黄梅县国家级创客空间基地进行授牌仪式,肯定了以刘雄为代表的社会各界人士为发扬家乡传统文化而不懈奋斗的事迹。刘雄也表示道,本次合作加强了社会联盟与院校产学研深度融合,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培育乡村振兴新活力、“活络”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新动力,并希望在未来保持交流,建立长期合作激励体制,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时间:2023-07-09 作者:“智行筑梦”实践团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注:
- 扬志愿之帆,谱社会赞歌
- 我在参与湖南师范大学生科院达人学社三下乡活动中,领悟到了志愿活动的社会意义,同时我也期待更多青年加入社会志愿服务。
- 07-09
- 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7月7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织梦实践队赴云浮市郁南县开展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