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接续非遗微光,烛照振兴万朵

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2023年7月8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赴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风余泽,掘井及泉”乡村振兴促进团在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怡和校区开展了“赓续星火,传世非遗”传统技艺学习实践活动。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弦歌不辍,思接千载。千层布鞋、胡氏面人、点茶百戏,一项项非遗正逐渐焕发新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王洪军的引导下,实践队员得以纵观老麻坊棕布鞋的全貌。千年的传承,只为不变的技艺。通过棉,麻,棕三种原始材料的互相融合,纳鞋垫,内缝线技术的交相辉映,传承人得以在于一针一线中勾勒劳动智慧,在日月交替间体验文化共情。时至今日,在中国人民不断的改进之下,时间也逐渐褪去锋芒,纳布鞋经过几十年的风霜洗礼,仍耐久如新。
    紧接着,胡金祥技师从历史,原材料,种类,颜色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述了面塑的生前身后。之后,实践队员们开始体验面塑的制作,从圆开始搓,揉,捏,挑,拨,白与黑的交替,圆与扁的相容,翻手覆手之间一个个憨态可掬,萌态尽显的大熊猫就被一一制作完成,极具收藏价值。
    而谭晶技师则以药食两用起源的茶文化为始,拉开茶到渊源的起述。在历史的熏陶下,晒青浴茶方式的运用,开创了点茶技艺的先河,由此蒸茶、烘茶技术得以发展。唐朝煎茶技法的出现,茶叶碱的提神兴奋作用,2700年前茶树的发现,文化自信便于茶中体现。颜色识辨茶类,发酵甄别茶道,烫盏涤,茶筅执,茶膏调,环盏注,匀汤盏,环始终匀,七点七伏,最后一记茶匙点,百戏有图未终焉。“点茶这门手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如果有人要来继承这门手艺的话,那么我只送他四个字,那就是坚持下去。”点茶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晶如是说。
    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千年记忆,生生相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传承与发展,是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的魂。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发挥独特作用。(通讯员 何熙 邵江)

图为实践队员动手制作胡氏面人的场景。

图为非遗传承人想实践队员介绍点茶的场景。

图为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员展示胡氏面人作品的场景。

图为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员讲解千层布鞋工艺的场景。

图为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合影留恋的场景。
时间:2023-07-08 作者:何熙 邵江 来源: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赴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风余泽,掘井及泉"乡村振兴促进团 关注:
  • 南昌医学院中医学院暑期“三下乡” 动员大会
  • 接续非遗微光,烛照振兴万朵
  • 接续非遗微光,烛照振兴万朵
  • 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2023年7月8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赴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风余泽
  • 07-08
  • 志愿走基层,宣讲入人心
  • 志愿走基层,宣讲入人心
  • 为普及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巧,同时宣传廉洁文化,深入了解社区基层志愿服务,2023年7月6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赴成都市龙泉驿区"
  • 07-08
  • 湖工商学子三下乡:数字技能助农业,党民共济谋发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