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宿州7月6日电(通讯员 严慧婷) 为丰富砂坝留守儿童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合肥工业大学“携手砂坝 暖心助学”教育关爱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多元课程,除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包括环境知识科普课、工大思政课等特色内容,在互动中启迪学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图为数学课上老师用生动的例子为孩子们讲解数学题。多彩大学生网 通讯员 蔡腾辉 摄
考虑到班级里的孩子们年纪不同,教学进度不统一,志愿者团队选择教学数学最基础的加减乘除,让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学习。宋浩然同学在讲台上为孩子们讲解数学问题,底下的孩子们抬着头,生动有趣的例子让他们很快接受了知识,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图为环境知识科普课,老师为同学展示垃圾污染的图片。多彩大学生网 通讯员 蔡腾辉 摄
严慧婷同学从图片和视频入手,为孩子们讲解较为深奥的环境知识。在讲课的同时,老师也在引导同学们提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结合现实,展开讨论。不仅如此,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也学会思考自己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环境问题。例如噪声污染问题,周同学提出及时劝导噪声源头,并且约束自我,不在错误的时刻发出噪声,危害他人健康。

图为“红心向党”思政课。多彩大学生网 通讯员 蔡腾辉 摄
在“红心向党”思政课上,志愿者团队展示了多组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照片,让孩子们看到了在人民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每一张图片的巨大反差,都让孩子们发出惊叹,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他们,难以想象先辈们的艰苦生活,难以想象先辈们以前靠脚走出了一条康达大道,难以想象先辈们用最最简陋的工具赢得了最盛大的胜利。两相对比,也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尊重先辈为我们打下的幸福河山

图为书法课,志愿者教师们为同学们纠正书写习惯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蔡腾辉 摄
在前期上课过程中,老师们也了解到同学们在学习中缺少书写指导,当老师们让同学们在写字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时,同学们往往会犯笔顺错误、大小不协调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志愿者团队全军出动,为孩子们一个个纠正书写问题。认真的练字氛围感染了不少学生,他们稚嫩的脸上泛着认真,一笔一划地写下每一个字。

图为英语课,杨挺进老师带着孩子们读英文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蔡腾辉 摄
不同于城市,乡村的英语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点教学上,而忽略英语的口语,让大多农村孩子有知识但张不开口,为解决此问题,杨挺进老师选择将教学重点放在读音上,带着同学们大声朗读,真正做到“读”英语。老师耐心的逐个教学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即使是陌生的单词也愿意张开嘴,跟着老师一起读。
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教育人才外流,这些原因都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断层,被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往往困于匮乏的教育资源而对城市的素质教育望而却步。支教周期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志愿者团队也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素质教育,填补孩子们的教育空缺。